大奖888注册网页版 星胜SPC3是什么级别机油 | 出处:渔业致富指南 作者:吴仕根 vrbet888 2016-04-18 11:30:00 | 1、乌鳢是什么鱼,经济价值如何? 乌鳢,别名乌鱼、生鱼、财鱼、蛇头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中的一个种。在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 外,广泛分布大江南北诸水体中,以湖北、江西、湖南、安微,河南等省份出产量最多。乌鳢体呈灰黑色,腹部灰白色。身体略呈圆筒状,后部较侧扁,背缘、腹缘较平直,尾柄粗短。头尖而扁平,很像蛇头。头背面前部略平扁,后部渐隆起,有发达的粘液孔。口裂大,眼小,位于头侧前上方。鳃裂大,左右盖膜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呈瘤状。身体两侧有许多不规格的黑白色斑条,头侧各有2条黑色斑纹。臀鳍稍短于背鳍,腹鳍短小,胸鳍、尾鳍圆形。鳍条上或有黑色相间的斑纹或不规格斑点,但腹鳍基部有一黑斑。 乌鳢是~种淡水名贵经济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质细嫩,肉昧鲜美,骨刺少,营养十分丰富,蛋白质含量比鸡肉、牛肉都高,据测定,每100克食用部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12克;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高级保健食品;又是传统的药疗食品,具有生肌补血之功效,体弱病人、产妇和发育中的儿童,常食乌鳢,有益健康。 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国际上极负盛名,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一种货源紧俏价格适中的食品。 乌鳢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设备简单,放养密度大,产量高,效益好,价格适中,市场广,发展前景广阔。 2、乌鳢的生活习性怎样7 乌鳢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广泛。通常生活在软泥底质、水草茂盛的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湖泊、河流、水库、沟渠、池塘和低洼沼泽地等水体中,在澄清急流的水体中几乎没有。春、夏、秋三季多在水上层活动;水温降到6℃以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乌鳢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跃离水面1.5米以上;有跳向低水位的本能;当原栖息地食物缺乏或其他条件不适时,常借降雨和流水的夜间,像蛇形一样移动的方式,移居或转移到其他适宜的场所生活。乌鳢对水温适应范围大,具有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生存水温0~41℃ ,最适水温l6~3O℃ ,8℃ 以上开始活动觅食,水温2O℃以上时生长较快。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数十万亩的湖泊至 数平方米的水泥池或网箱;在浑浊缺氧,氨态氮每升水含量超过1.2毫克,亚硝酸盐在每升水3毫克,透明度几乎为零的水体中均能生存。 3、乌鳢呼吸习性有何特点? 乌鳢除与常规鱼类一样,在水中用鳃呼吸外,其鳃上还具有鳃上器官,亦称辅助呼吸器官。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常见乌鳢将头斜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为此,在少水甚至离开水体,只要保持其鳃部和皮肤润湿,仍能存活较长时间。 4、乌鳢的食性如何? 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食谱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期,以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8厘米以小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体长8厘米以上和成鱼,主食鱼类和虾类。食料的大小一般为自身体长的1/4左右,但也能吞食为自身体长1/2的鱼类;乌鳢有自相残食的习性,能吞食为自身体长2/3的同种个体。当水温降到12℃时,摄食很少,1O℃以下,停止摄食。乌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5、乌鳢生长速度如何? 乌鳢2龄前,是乌鳢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期,其体长年增长与年增长率均最快;2龄后,性腺开始发育成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自然条件下,一般当年鱼种平均体长能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一般当年鱼可达100~250克左右。 6、乌鳢繁殖习性有何特点? 乌鳢产卵期为每年的5~7月,产卵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但随气候的高低而波动,或提前或推迟。性成熟年龄随其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异,华南地区性成熟年龄一般为1冬龄,长江流域一般为2冬龄。乌鳢个体怀卵量与年龄、个体大小及不同水体有关,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卵是一次成熟,分批产出,每次产出的卵枚千至枚万粒;单配型,一夫一妻制;产卵场所多在湖边、池沼、沟渠等近岸水生植物繁茂、静水避风的浅水区,底质为淤泥,水深20~100厘米;乌鳢具筑巢草上产卵性鱼类,具有护卵、护幼的习性;产卵期间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22~28℃ ;产卵活动通常在黎明前安静时刻进行,正常情况下,产卵活动持续15~45分钟。 7、自己繁殖乌鳢苗有哪些方法? 白已繁殖乌鳢苗可以选择雌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配对,让其自然产卵孵化,也可以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还可以捞取野外乌鳢产的卵进行人工孵化。无论是自然产卵孵化还是人工催产,选择繁殖用的亲鱼是关健。 8、怎样区别乌鳢雌雄? 繁殖前1~2个月和冬季选择亲鱼,雌雄性鉴别比较容易,因其性腺较为明显;而8月底至9月雌雄性相对而言,难以鉴别。多年来的实践证实,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观察比较乌鳢的外形和生殖孔,雌性乌鳢体型稍短(雄性瘦长);生殖孔大而突出(雄性狭小内凹);腹鳍条呈白色(雄性呈黑色);背鳍与尾鳍较雄性要小一些,体斑颜色雄性较深黑。 9、怎样选择乌鳢亲鱼? (1)选择时间和来源:每年8月下旬至9月或繁殖前1~2个月从人工养殖乌鳢池或从天然水域中捕获的乌鳢中挑选合恪的亲鱼;也可在冬季成(亲)鱼套养池,结合干塘时挑选。 (2)选择标准:用作人工繁殖的亲鱼应逐尾选择。为保证具优良性状的子代,亲鱼应选择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年龄在2龄以上,体重0.75~1.5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亲鱼个体均匀,体质健壮,鳞片完整,体表粘液丰富,行动活泼;无伤,无病,无畸形。 1 O、怎样进行亲鱼培育? (1)培育池条件:利用一般的池塘即可,面积以小为好,一般在0.5~2亩,池深l50~200厘米,蓄水深度100—150厘米;池底深浅不一,浅处多较好,留淤泥15厘米左右;进排水单独,排灌方便。池塘整修后,在放亲鱼前15天左右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3-4天后灌水,7~10天后放养亲鱼。为防亲鱼跳出池外,在池四周用竹篱笆或网片加高5O厘米以上。池中放少量水葫芦或其它水生植物。 (2)放养密度:根据亲鱼大小、培育时间等确定放养量,一般亩放养量250~300千克,最多不要超过400千克,约300~400尾。雌雄混养,性比1:1。亲鱼下塘时,用3%一5%的食盐水加畜用青霉素消毒5~l5分钟。 (3)投饵与管理:亲鱼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饵(9月和繁殖前1~2个月选的亲鱼),野生亲鱼尚需驯化进食。饵料用鲜杂鱼,13投量为亲鱼体重6%~8%。水温低于l8℃ ,每隔2—3天投饵1次,水温l8℃以上,每日上、下午各投饵1次,结合亲鱼吃食情况增减,尽量让亲鱼吃饱,吃好,吃匀。尤其是清明前后,水温上升,不但要增加投喂量和次数,而且还要每隔4~5天冲水刺激一次,保持良好水质,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提高成熟率,增加怀卵量。 1 1、乌鳢池为什么要栽种水草? 根据乌鳢的生活习性和仿生态,乌鳢养殖池栽种水草作用有: (1)吸收水中大量营养,净化水质。 (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加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保持水质清新。 (3)为乌鳢提供栖息环境和安静隐蔽的场所,防止乌鳢跳上岸逃逸。 (4)酷暑季节防暑降温,乌鳢生长温度16 ~3O℃,水温超过35℃ 以上不利生长,池中水生植物起到遮荫降温作用,还可起到越冬御寒作用。 水生植物品种有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等漂浮植物。乌鳢养殖池以栽种水葫芦最佳(据资料介绍,1.8千克水葫芦l5天中几乎将0.2平方米达到极度富营养化的标准水体中氮、磷吸收贻尽,其自身增重0.4千克)。栽种方法沿池四周离堤2米左右处,用毛竹或杂木打桩,桩间距2-3米,用毛竹做成可随水位升降的横栏,然后移植水葫芦,再移植一些绿萍,净化水质效果更佳。也可以在池塘的一角或一边移植水葫芦,但必须用毛竹横住,否则会长满池塘。一般水生植物覆盖面约占池面积的1/4~1/5左右。 1 2、怎样选择性成熟乌鳢亲鱼? 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雌性乌鳢腹部膨大,手压松软富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较大而圆,微红突出。雄性腹部较小,不膨大;生殖孔狭小微凹;胸部上有黑斑;但挤不出精液。 13、乌鳢人工催产什么季节最合适? 乌鳢繁殖季节一般在5~7月,繁殖水温l8—3O℃ ,繁殖盛期5月中旬和6月中旬。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便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大批催产最好安排在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实践表明,催产天气最好选择连续3—5天的晴天进行。针注激素后遇阴雨绵绵或下大雨,刮风等天气均会使亲鱼不产卵或少产卵。 14.人工催产前要做哪些准备? 催产前对产卵设施和孵化设施进行检查和清洗及维修;备足催产激素、注射用水、注射器、针头等必备催产用具和预防鱼卵、鱼苗疾病用的药物;还要考虑到开口饲料— — 红虫的来源,是购买或自捞或培养,若培养应选好培育池开始工作。 孵化设施和产卵设施视生产规模大小而定。生产规模小可以用脸盆、塑料大盆、水缸、塑料桶、网箱等静水或静水充气孵化; 生产规模大,用孵化桶(缸)或孵化环道或水泥池微流水孵化。乌鳢对产卵场所条件要求不高,能在20~100厘米的静水和浅水中产卵,所以产卵容器可使用水缸、木盆、鱼篓(筐)和1平方米左右的小格网箱等。若用小格网箱,把网箱架设在僻静的池塘中或其它水体中。另准备数口1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以备暂存亲鱼。 1 5、乌鳢人工催产如何操作? 为了使乌鳢集中产卵,集中孵化,往往就要给乌鳢注射药物,实行人工催产。 (1)催产药物和剂量:生产上常用的催产药物有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一或二种混合注射均可,其有效剂量为: 使用单一激素催产,每千克雌性乌鳢注射LRH4~16微克或HCG800~2000国际单位。 使用混合激素催产,每千克雌性乌鳢注射LRH4~10微克十HCG80o~16o0国际单位。 雄性乌鳢剂量为雌性剂量的1/2—2/3。催产药物剂量上的差异,主要根据催产季节和亲鱼成熟度而定。催产早期剂量稍大,后期用量小;亲鱼成熟度较差,用量偏高,反之偏小些。 催产药物须用注射用水(冷开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注射液;注射用水量应根据亲鱼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乌鳢用1~3毫升,催产剂现用现备。 (2)注射部位和方法:视催产季节和亲鱼成熟情况分1次注射和2次注射二种。通常在繁殖季节早期,亲鱼成熟度比较差,一般分2次注射,第1针注射该尾雌性亲鱼激素总量的1/5—1/10,其作用是促进性腺发育进一步成熟,第2针把总激素量剩余的全部注入;雄性亲鱼一般只注射1次,在雌亲鱼注射第2针时进行。基于雄亲鱼精巢较小,精液少,为提高精液量或成熟度差的雄亲鱼,分2次注射,雄亲鱼第1针的剂量与雌亲鱼一样,第2针为雌亲鱼剂量的1/2~2/3。2次注射针距为12~24小时。 繁殖盛期,亲鱼成熟度较好,采用1次注射即可产卵。乌鳢催产多采用体腔注射,注射时,把亲鱼置于塑料盆等容器中,用湿毛巾蒙盖头部,将其侧卧,用手指控制胸鳍条,针头朝亲鱼头部方向与鱼体表面成45。~6O。角,从胸鳍基部无鳞处进针,进针深度视鱼体大小相应增减,约1厘米左右,并将药液注入体腔。操作时,手要稳,动作要快。也有采用背部肌肉注射的。 (3)配对:分2次注射的,注射第1针后,用网箱把雌、雄性亲鱼分开暂养;注射第2针后,按个体大小1雌1雄放入产卵容器中。1次注射的,注射后直接放入产卵容器中。然后在产卵容器内放一些油草等水草,让亲鱼自行筑巢发情产卵受精。亲鱼人产卵池后,尤其在产卵期间,保持安静,不要干扰其产卵活动。因为亲鱼产卵时感觉十分敏感,当受到外界惊扰,便立即停止产卵。 实践证明,产卵容器放对配(1雌l雄)比放多对群配,平均产卵数多30%~40%,受精率高10% 以上。这是因为有多尾雄亲鱼时在配偶前要进行一场搏斗而相互干扰,影响产卵和受精。 (4)发情产卵时间(效应时间):指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分2次注射的,从第2针开始算;1次注射的,从第1针开始算)到发情产卵所经历的时间。经验告诉我们,1次注射或分2次注射,在繁殖适温范围内,亲鱼都在第3天黎明前安静时刻产卵,这一产卵规律是乌鳢繁殖特性所决定的。 16、乌鳢受精卵如何人工孵化? 乌鳢的卵为漂浮性,受精卵呈金黄色,透明,内有一个卵黄囊,卵径约2毫米,集中整齐排列漂浮于鱼巢中的水面上,随胚胎发育,逐渐转为深灰色;未受精卵渐渐变黄,最后呈白色。产卵当天的上午便可集卵,即用碗、木勺、塑料勺将受精卵捞出,集中放入孵化池或其它容器中孵化或将产后亲鱼捞出,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 (1)孵化用水:乌鳢受精卵孵化,对孵化工具无特殊要求,而孵化用水保持清洁是提高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必要条件,孵化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孵化密度:静水孵化,每升水放受精卵500~600粒,静水充气增氧孵化,密度适当加大;微流水孵化每平方米放受精卵20万~3O万粒。 (3)出膜时间:鱼苗出膜时间随水温高低而异,当水温19.5~2l℃时,约需72~74小时可出膜;22℃时,约60小时;25~26oC时,约36小时;25—28oC时;约33~38小时;30℃时,约32小时。 (4)鱼苗开口时间:受精卵一般经过1~3天即可孵出长度3~4毫米、全身黑色的鱼苗。刚出膜的仔鱼,侧卧集群漂浮于巢中水面上,以体内卵黄囊为营养源,3~5天后,卵黄囊消失,全长约7~8毫米,集群平游开始向外摄食,此时可转入鱼苗池进行培育。 17、孵化期间主要做好哪几件事? (1)静水或静水充气孵化,早晚各换水1次,排除1/3~1/2的旧水,注入等量的新水,边排边注,保持水位稳定。 (2)孵化期间,水温温差尽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温差变化幅度在±2~C,否则会对孵化率有影响。 (3)孵化环道,孵化缸(桶)、水泥池,孵化槽等微流水孵化和网箱孵化,在其内放一些水草,水草放在滤水纱窗处和在中间筑巢,以免鱼苗贴筛绢和网箱壁而死,水流不要太大,稍流动即可。勤洗刷滤水纱窗,以免网目堵塞,溢卵逃苗;网箱孵化,每天洗刷网箱1次,保持箱内外水流畅通。 (4)露天孵化须在孵化容器上架设荫棚,防阳光直射和大雨点直接打在受精卵上。 (5)随时清除未受精卵、死卵和霉变的卵粒,鱼苗出膜后,及时清除卵膜,防卵膜腐烂,恶化水质。 18、乌鳢鱼苗为什么要暂养,怎样暂养? 刚孵出的鱼苗,全长3~4毫米,以体内卵黄囊为营养源,侧卧集群漂浮于巢中水面上,活动只能侧身晃动,摇摇尾巴,个体发育不完全,非常娇嫩,管理难。一遇风浪,流水,网箱煽动便会贴岸、贴筛绢,贴箱壁即死。因此,待仔鱼苗卵黄囊消失,暂养4—5天,暂养到1—1.2厘米,苗体色从头部开始转黄色,在水体中能下沉能游到水面和集群摄食,此时移人培育池进行夏花鱼种培育。 鱼苗暂养一般在大塑料盆、水泥池或原孵化器中进行,仔鱼苗孵出3~5天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此时应立即投喂活饵料— — 水蚤、轮虫。投喂量随摄食强度而定,方法是少量多餐,一般3~4小时一次;2天后,投喂数量逐渐增加,投喂次数相应减少并过渡到每日3~4次。 1 9、怎样培养仔鱼苗开口饵料一水蚤? 群众普遍反映“得苗易,培苗难。”究其原因,关健在哪里?实践表明,决定鱼苗养成最主要的条件是开口饵料一水蚤的丰歉。只有丰富的水蚤,才能使鱼苗饱食,不但生长迅速,且成活率也高。水蚤,俗称红虫、鱼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乌鳢鱼苗的主要饵料。为此,在乌鳢催产前就要着手此项工作。专池培养水蚤可用土池、水泥池。 (1)水泥池培养水蚤法 ① 培育池条件:水泥池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在10一100平方米,水深80—100厘米,面积过大,利用率相对降低;培养池不渗水、漏水,以保持水蚤稳定的外界生活环境。 ② 施基肥:先清洗培养池,灌水(进水口用筛绢或纱布叠折3—4层过滤)60—70厘米,每立方米水体用150~275克生石灰清池,杀死水中可能存在的水蜈蚣、杂鱼、昆虫幼虫和团藻等水蚤敌害;然后施放基肥,水泥池每2O平方米施人粪50千克或猪粪75千克,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施人粪或猪粪或其它腐熟有机肥2千克即可。4—5天后,池水变色,施人粪的水色呈黄绿色,施猪粪的呈褐色。 ③接蚤种:施基肥4—5天后,向池中投放大型水蚤,每立方米水体3O~50克。 ④追肥:当水蚤大量繁殖时,为保证水蚤饵料充足,必须经常不断地施追肥。追肥以粪肥最好,因其氮含量较高,是水蚤生长繁育所需要的,而且它能使腐败细菌大量繁殖,大大增加了水蚤的饵料,每3 5天追肥一次,用量每2O平方米一次不超过25千克。施肥原则是适时、适量,以免浪费、污染水体等后果。 ⑤适时适量采集:一般投放蚤种后一个星期,水蚤便开始大量繁殖,再过4 7天,水表面常出现涡动现象,此时即可采集,每天可采集池中水蚤总量的20~30%。若培养情况正常,可连续采集20-30天,采集以清晨7~8时前最佳,采用工具用尼龙筛娟(网目1毫米左右)制成手抄网捕捞。 (2)池塘培养水蚤法 没有水泥池的地方,也可以用池塘培养。培养方法是:放苗前1O~15天,先清池,曝晒池底,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清塘和中和池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然后每亩施沤熟的人畜粪等有机肥300—500千克作基肥。一周后,池水就会现丰富的水蚤和其它浮游生物,以后每3—5天施沤熟的人畜粪肥50~100千克,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保持池水中适口浮游生物密度。采集方法同水泥池⑤ 。 20、如何采用水泥池培育乌鳢苗种? (1)水泥池条件水泥池面积一般在550平方米,池高80~120厘米;池形不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均可;具完善可控灌、排系统;静水培育池应设置增氧机。新建的水泥池要放满水,浸泡十天半月,脱碱后使用。 (2)消毒施基肥培育池在人工催产的同时消毒,方法是每平方米用生石灰50 100克化成石灰乳或氯制剂药物消毒。新建水泥池不必消毒。消毒后,注入新水3O一50厘米,施足基肥。基肥施沤熟的(沥渣)人粪尿或猪粪等有机肥料汁,每平方米3~5千克。施肥后3~4天,接种一些活水蚤,再过4—5天放人乌鳢仔鱼苗。 (3)放苗密度静水充气增氧或微流水培育,每平方米投放经暂养或开始向水中摄食、同一批孵出的鱼苗500~800尾,最多不超过1000尾;静水培育,每平方米放苗不超过400尾。培育10天后,根据鱼苗生长情况,逐渐稀养。 (4)投饵方法鱼苗以浮游动物一水蚤与轮虫为食。喂饵的时候,在培育池里选一个地方,作为固定的食场,食场内放一个用木框和密眼网或簸箕做的饵料台。每次都在这里喂,训练鱼苗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的时候要慢一点,用碗或勺一碗(勺)一碗(勺)地喂在饵料台上及其周围,上一碗(勺)吃完后再喂,不要一碗(勺)舀满洒进去,每天喂4—6次;第7~8天后,每次除在饵料台上喂活水蚤外,同时在饵料台上也喂死水蚤和挂几袋死水蚤供鱼苗摄食,每天喂3-4次。 这样喂了4~5天后,鱼苗生长到全长2厘米左右,以投死水蚤为主,随后在死水蚤中掺少量鱼浆。开始死水蚤与鱼浆比为8:2,以后逐渐增加鱼浆比例,减少水蚤用量,直至取消水蚤,每天投喂2~3次。 (5)饲养管理 ① 水质调控鱼苗培育过程中,除投喂饵料外,主要是水质调控。水泥池培育池,密度放养大,鱼苗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物极易污染水质。为保持水质清新,水体溶氧每升水4毫克以上,静水或静水充气培育,每天上、下午各换水一次和排污一次(微流水每天排污一次)。每次换水在投饵前1小时进行,换水量1/2—1/3;排污用虹吸法或其它方法清除沉积在池底死饵、污物;在池中可以少量投放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水中氨氮,净化水质或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 ② 调控水温乌鳢苗培育最适水温为24—3O℃。露天水泥池,夏季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措施,并在水面上放一些水草如水葫芦等。一可以降温;二可以供苗隐蔽;三可以净化水质。 ③ 日常管理每天仔细观察鱼苗摄食与活动情况;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预防水霉病和原生动物寄生);做好塘口记录,实行档案化管理。 ④及时分养鱼苗经过1O多天培育,全长长到2厘米左右时,鱼体大了,活动空间小了,如不分养,影响生长。此时流水或静水充氧培育池密度降到每平方米250—400尾;静水培育池降到每平方米150—200尾。分养过塘过程中带水操作,减少机械损伤。再经过一个星期或lO来天的培育,一般全长已达3~4厘米,此时应及时拉网过筛、分规格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避免规格差异过大而相互残食。 21、放养乌鳢苗要注意哪些事? (1)试水用药物清塘的培育池,在乌鳢下塘前要进行试水,方法是在鱼苗下塘前一天,取一盆培育池的水,放人10来尾乌鳢苗,观察药效是否消失,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同一池放养的鱼苗,大小一致同一育苗池放养的鱼苗,必须是同一批孵出的,即使相差一天,也会使后批鱼苗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会造成不良后果。 (3)水温适宜育苗池水温和孵化器(或暂养池)中水的温度差不多,一般不超过±3℃。要是用手感觉水温不一样,为避免温差过大,就要用舀水工具把育苗池里的水慢慢舀入盛苗的盆里,直到温度差不多了,再端着盆全部沉到育苗池水面以下,倾斜盆,让鱼苗随水流人池中。 (4)放苗时间放苗时间最好是育苗池施肥后5~7天或水蚤高峰期,放苗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8~9时,不要中午放苗;顺风放苗,苗放在用浮竹拦阻的水草中,以免被风刮上岸贴岸死亡。 22、为什么要培育大规格乌鳢鱼种? 乌鳢苗养到3—4厘米,辅助呼吸器官发育日趋完善,已开始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此时如果直接投放到大鱼塘中养成食用乌鳢,因有体质强弱、争食能力差异,很快出现生长上差异,大吃小的现象常出现,所以,易造成很大的损失,成活率不高。据此原因,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培养,养到全长1O厘米以上或更大,再放到各种类型的水体中去养,能提高成活率。 23、如何采用池塘培育大规格乌鳢鱼种? 从3~4厘米夏花鱼种,养成全长1O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约需30—35天的时间,期间经1—2次拉网、过筛、分养。 (1)池塘条件培育池为一般普通养鱼池塘,也可原池培养,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120—200厘米;池底平坦较为坚硬,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漏水;水源无污染,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夏花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等一系列工作,与乌鳢鱼苗培育池塘一样。 (2)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全长3—4厘米 过筛后、规格一致的夏花鱼种6万一8万尾;夏花下塘时避开高温时间,水温差不超过±4℃;过塘搬运时带水操作。 (3)饵料与投喂夏花鱼种饵料有野杂鱼和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鲜杂鱼的,前期把鱼肉绞成鱼浆后进行投喂,中后期将鱼切碎(以鱼种适口为度)就可以。夏花鱼种下塘后的3—4天,日投量按夏花鱼种下塘时体重的100%,分三次投喂在食台上;随着培育时间的推移,鱼体不断长大,体重增加,日投量按池鱼总重逐渐降到60%、50%、30%直至稳定在10%左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培育大规格鱼种时,夏花鱼种下塘后,开始驯食,驯食方法在鱼浆中掺人人工配合饵料,开始鱼浆与配合饵料比为8:2,以后逐渐增加配合饵料的比例,直至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为止。 (4)水质调节由于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多,残饵、排泄物极易败坏水质。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做到看水加水,一般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到最高水位;每10天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一次,改善水质,预防疾病;必要时采取换水,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4/5或全部。夏花鱼种入塘后,移植占池水面1/5的水葫芦,利用其吸收池中的氨氮,净化水质。 (5)病害防治夏花鱼种下塘时用3%~5%食盐水加青霉素溶液浸浴鱼种5~lO分钟。培育过程中鱼种最易患鳃病和肠炎病,为防止该病发生,除池塘消毒和鱼体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每隔10天用硫酸铜和氯制剂药物对水体消毒,连续2天,第1天用硫酸铜,第2天用氯制剂。在对水体消毒的同时,饵料中掺微生物制剂和食盐(饵料食盐比99:1)或肠炎灵、土霉素、大蒜头(素)等药物,连续投喂3~5天。 (6)及时分养放养全长3-4厘米,夏花鱼种,培育l2~15天左右,鱼种重量在原人池重量基础上可翻4倍,继续培育15天左右,鱼种重量在4倍重量的基础上只翻1倍。为确保培育池一定的负载量,避免个体间差异悬殊,促其生长,提高育种成活率,夏花鱼种入池后,培育15天左右,就应该拉网、过筛、分养。 24、乌鳢鱼种放养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1)鱼种质量鱼种种质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鳞片完整,体色鲜艳,体表粘液多。有伤、有病,畸形尽可能剔除,同一池规格保持相对一致,一次放足。 (2)放养规格一般个体重100克以上,如调进的鱼种规格每千克30~4O尾,先放人1~2亩的池塘里(每亩放8000~10000尾),培育l~2个月,养成个体重10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再分档定塘养殖。 (3)放养密度应根据市场需求的规格,池塘条件、饵料供应保障程度、鱼种规格、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蓄水深度1.5-2米,平均产出规格0.65千克以上,每亩适宜定塘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最多不超过5000尾。 (4)放养时间视鱼种年龄和来源而定,原则是宜早不宜迟,早放早开食,既可增长乌鳢生长期,又可提高乌鳢产量。隔年鱼种放养时间为2-4月份,当年鱼种6~8月份。 越冬停食后的乌鳢鱼种,体质较弱,捕捞运输小心操作,防操作不当受伤而感染水霉病,烂头烂尾病,此病死亡率极高。 (5)鱼种消毒鱼种下塘时,乌鳢鱼种和搭养鱼种均用3%~5%食盐水加青霉素溶液浸浴5~15分钟。 25、乌鳢成鱼养殖池能混养其它鱼类吗? 混养原则:凡是与乌鳢在食性上有矛盾的鱼类一概不能混养,如大口鲶等。因此,乌鳢养殖池,可混养一些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以利调控池塘水质。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200尾左右的鲢、鳙、鳊、鲤等老口鱼种。 26、乌鳢有哪几类饵料? 池塘单养乌鳢饵料有二类。 (1)鲜动物性饵料以鲜 野杂鱼为主的动物性饵料。淡水中的野杂鱼有鲫鱼、麦穗鱼、餐鲦鱼等螺蚌肉、禽畜内脏等;海水中的野杂鱼有小带鱼,管子鱼、青(黄)鲇等。据试验和调查统计分析,净增l千克乌鳢需消耗4~5千克淡水野杂鱼,5-6千克海水野杂鱼。 (2)人工配合饵料是专业饲料厂生产的乌鳢全价配合饵料,有沉性颗粒料和浮性颗粒料。目前一般使用浮性料,净增1千克乌鳢一般需消耗1-1.2千克全价膨化饲料。 27、食用乌鳢养殖池塘如何调控水质? 乌鳢是一种适应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耐受力的鱼类,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大量投饵会造成残饵、代谢物较多,极易使水质恶化,长期生活在不良水环境中的乌鳢,不但易引发疾病,且对饵料利用率不高,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水质调控是重要措施。除在池塘栽种水生植物外,还要看季节、看鱼情、看水换水,4~6月和8月下旬~10月,每周小换水一次,换水量1/3~1/2,半个月大换水一次,换水量3/5或4/5;7~8月4O~5O天的高温季节,每3-5天大换水一次,换水量4/5或全部。遇到池鱼摄食量明显减少,池水多处出现黑色水团(块)等情况,应及时换水;根据水质和池底质情况,每月亩用生石灰l5~2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1—2次,以改善水质,调节pH值;不定期每亩l米水深用漂白粉O.15~0.3千克兑水全池泼洒,降低水中氨态氮含量;为减少换水次数,从4月中下旬开始,每月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2-3次。 28、常规成鱼池如何套养乌鳢? 在野杂鱼较多的家鱼池、亲鱼池、大塘堰等水体里,可直接投放大规格乌鳢鱼种作为套养对象。通过生物间食物链的转化,以乌鳢这一名优鱼类表现出来,获得了一定产量的乌鳢,又消除了野杂鱼与主养鱼类争食、争氧、争水体空间的压力,提高了主养鱼类产量。常规成鱼池套养乌鳢的技术要点如下: (1)套养池塘的选择:套养乌鳢的池塘,要求池埂高,水质肥,池底淤泥不要太厚,进排水方便,能干塘捕鱼。 (2)套养乌鳢鱼种的投放:投放乌鳢鱼种的规格和数量,主要依据各池不同的主养鱼类规格、野杂鱼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亲鱼池一般每亩套放隔年乌鳢鱼种、尾重100~150克的3O尾左右;家鱼成鱼池套放乌鳢规格要求较为严格,不能超过主养鱼体长1/2,一般规格在1O厘米左右或尾重50~100克的鱼种,在不减少主养鱼放养量的前提下,每亩投放20~5O尾。辅助投饵,套养密度可适当提高。 套养投放时间,亲鱼池投放时间可以在11月至次年的4月;家鱼成鱼池投放时间,由于乌鳢生长速度快,应推迟l~2个月后再投放。最适宜的投放时间在野杂鱼繁殖后,即5~6月。 投放在亲鱼池、家鱼池的鱼种,同一口池鱼种规格基本一致,鱼种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畸形。套养乌鳢鱼种的池塘,不要再套养鲶鱼、鳜鱼等其它凶猛性鱼类。 (3)野杂鱼类数量的估算和饵料鱼的补放:任何一口池塘都存在数量不同的野杂鱼,一般应根据前三年平时捕捞和干池捕获的野杂鱼量或池中能自繁自育的鲤、鲫鱼数量,来估算比较准确的野杂鱼总量,再以饵料系数为4~5确定各池套养乌鳢的数量。 (4)饲养管理:套养在家鱼成鱼池、亲鱼池的乌鳢一般不需要专门管理。由于乌鳢摄食量大,池中野杂鱼资源数量有限,在套养乌鳢密度比较大时,为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可以投放一定数量繁殖力强的大规格鲤、鲫鱼、罗非鱼等,让其自然繁殖出来的鱼苗供乌鳢捕食,也可以每亩直接投放2厘米以上“家鱼”鱼苗200~500尾,弥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保证套养乌鳢能正常摄食、生长。 根据乌鳢的生活习性,模拟野生的自然环境,在套养鱼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供乌鳢隐蔽,捕食小鱼。在套养池的用药上,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当主养鱼发生了寄生虫病时,应单独使用硫酸铜或敌百虫等药物治疗。 29、网箱养殖乌鳢应注意什么? 网箱养殖乌鳢能充分利用水面,不占用耕地,借水还水,一水多用,单位产量比池塘养殖至少可增加5倍以上,且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能够最经济地、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设施比较简易,捕捞灵活方便等优、特点。 (1)新做的网箱在鱼种放养前7~l0天,把网箱浸泡于养殖水体中,使网衣着生藻类,使其光滑,以免鱼种进箱后擦伤鱼体。并在网箱中移植占箱面积20%左右的水生植物。 (2)鱼种放养:网箱养殖乌鳢,鱼种投放规格要求尾重100克以上;投放密度与计划产出量、市场需求规格、鱼种来源、饵料供应等综合条件来衡量,总的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网箱有效空间,又不是单纯追求单位产量的高低。一般投放密度每平方米4O一80尾为宜;投放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的4月。鱼种要求体质健壮、匀称、体表黏液多,无伤、无病、无畸形。特别注意同一VI网箱鱼种规格整齐统一,鱼种一次性放足。鱼种进箱时用3%~5%食盐水和青霉素液浸浴1O~15分钟,且操作要规范,避免鱼体受伤。 30、乌鳢发生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从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看,乌鳢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1)种质退化:由于近亲繁殖,鱼种种质退化,鱼体抗病力降低。 (2)水质恶化:由于大量投饵,长期不更换水体,大量残饵与排泄物存积在池内,使水质发黑发臭,致使有害细菌及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传染疾病发生。 (3)没有做到科学投饵:饵料供应数量和质量没有保证,加之投饵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使乌鳢经常处于时饥时饱状态,不仅影响乌鳢生长发育,也降低了乌鳢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容易感染疾病。 (4)放养密度过大或同池大小规格不齐:放养密度过高时,常发生相互咬伤现象相当严重或同池乌鳢大小规格悬殊,弱肉强食,使得一些乌鳢体质较弱,受伤严重,易感染和传染疾病。 (5)饲养受伤,带病乌鳢:在捕捞、运输和分养时,操作方法不规范,造成鱼体受伤,人池前又未经挑选和消毒,这些受伤、残伤、带病乌鳢易致病,并相互感染。 (6)暑害:酷暑季节,池塘面积小,池水过浅又没有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造成池水水温过高,乌鳢食欲减退,甚至拒食,体质变弱,鱼体抗病能力降低,也易感染疾病。 31、如何防治乌鳢烂头烂尾病 该病病原不详。症状类似白鲢、鲤鱼打印病,但发病部位不定,起初在鱼体表某部位出现红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逐渐扩大,形成溃疡,红肿或脓肿;严重时,出现烂尾、断尾、口腔、头溃烂,以致不能进食,逐渐消瘦死亡。发病初期为10%~20%,此病极易引起相互感染,传染极快,一周内,发病率达100%;病程长,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1)规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 (2)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加青霉素浸浴鱼体5—15分钟。 (3)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2O~5O毫升。在下午l7~l8时进行,泼洒药半小时后,边排边灌水,一直到天亮。 (4)每立方米水体用2.5~3克大黄液或2~4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5)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按产品说明使用,实际用量再加大1/3)。 (6)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1-1.5克,连泼2~3天,或二氯异氰脲酸钠或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用O.3~0.5克。 32、如何防治乌鳢水霉病7 病原体为水霉菌。早期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能看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俗称“生毛”。患此病的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失常,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有时停留于水面或水草丛中,最终极度瘦弱死亡。水霉菌营腐生生活,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水霉病全年存在,是常见多发病,从鱼卵到成鱼都有发生,此病流行广,危害较大,每年的2~6月及10~12月是该病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1)操作时要规范,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 (2)鱼种捕捞、运输后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5分钟,可以预防。 (3)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2天再泼1次。 (4)发病期间,每立方米水体用20~40毫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用后大量换水;或每立方米水使用3O~5O克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均有较好的疗效。 (5)每立方米水体用40克食盐和40克碳酸氢钠(1:1)合剂全池泼酒。 (6)全池泼洒新洁尔灭,每立方米水体用0.5~1克。 (7)全池泼洒单链季胺盐碘,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 33、如何防治乌鳢肠炎、出血并发病7 病原体为肠道中继发性感染的细菌,病原不详。病鱼身体两侧与腹部有红斑,胸鳍发红,背部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剖开腹部,肝脏有血块和土黄色花斑,肠道充血,肠内黄绿色,肠粘膜溃烂脱落,有的病鱼有淡黄色腹水。死亡率极高,连续持久。病因是投喂的杂鱼鲜度低,或腐败变质;水质过肥,高温季节,容易引发肠炎病、并发出血病。 防治方法:(1)更换水体后,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O~3O千克化浆趁热全池泼洒,24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O.5克全池泼洒,隔48小时重复一次。 (2)每100千克池鱼体重用大蒜0.5千克捣碎拌饵投喂,每次3天为一疗程;或每100千克池鱼体重用土霉素5~8克或维生素C拌饵投喂,3~5天为一疗程。 (3)每100千克池鱼体重用达克菌200克拌饵投喂。每次3~5天为一疗程。 (4)用肠炎灵拌饵投喂,3~5天为一疗程。 34、如何防治乌鳇腹水病7 可能为细菌性鱼病,病原不详。病鱼鳞片竖起,有些部位鳞片脱落;体表有点状出血,眼球外突,口腔内有较多黏液;肌肉水肿,皮下和腹腔积水;肠道充血,肛门红肿;肝肿大,黄色;脾、肾肿大;病鱼在水面打转死亡。病因是水质恶化,或投喂了霉烂变质的饵料。流行于酷暑季节的7~8月。 防治方法:(1)同肠炎、出血并发病的防治方法(1)、(2)。 (2)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3O~5O毫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日一次,连续3次。同时,每100千克池鱼体重用达克菌200克拌饵投喂,连用3天为一疗程。 35、如何防治乌鳢诺卡氏病? 病原体为蛳鱼诺卡氏菌。该病流行季节较长,每年4~1O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水温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28~32℃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发病呈慢性型,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乌鳢。 该病往往是灾难性的,特点是潜伏期长,从感染到死亡需要15~20天。 防治方法:(1)蛳鱼诺卡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因此,选择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摄食力强的健康鱼种投放;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和传播,投喂优质的淡水野杂鱼或配合饲料,冰冻海水鱼解冻后冲洗干净再投喂(有条件的可去除内脏);加强水质管理。 (2)每亩用133~167毫升菌毒消溶液(复合碘溶液)或每亩用133克沐菌消溶液(20%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配合内服药物,每千克乌鳢每天用0.1克马灵9 +O.1克护肝素+O.15克应激宁Ⅲ型制成药饵投喂,5~7天为一疗程。严重时停药1~2天后,再重复一个疗程。 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应注意在治疗期间和刚治好病后不要换水、捕鱼、不要投喂冰冻海水鱼,及时捞去死鱼。 (3)每立方米水体用三氯异氰脲酸0-3克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次,同时每千克乌鳢每天用O.1克罗红霉素加维生素c0.2克拌饵投喂,连服5~7天。 (4)养殖期间,每半月用菌毒消(复合碘溶液)、沐菌消(20%戊二醛溶液)或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池水消毒一次,同时用抗菌药物(如三黄克菌素+应激宁Ⅲ型或克菌素+应激宁Ⅲ型)制成药饵投喂,5~7天一疗程。 (全文完) (通联:335100,江西省余干县水产局) 吴仕根 渔业致富指南2010(9) (本文已被浏览 19375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