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888注册老虎机 顺盈娱乐主管后.93O79.判官团队 | 出处:海洋与渔业 作者:不详 vrbet888 2013-09-21 14:01:00 | 近日,烈日炎炎,高温持续。记者在中山市生鱼(黑鱼)养殖区走访时发现,有部分塘生鱼苗出现烂头烂尾等烂身病,并有不少死鱼漂浮于水面。据了解,每年夏天,当地养殖户备受高温死鱼困扰,今年更甚,损失不小。那么,如何在高温天气下,让生鱼安然生长呢?为了解决广大养殖户的困惑,减少养殖损失,记者采访了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实验站站长、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系博士生导师邹记兴。 高温之下,鱼发病的几率会增大,生鱼也不例外。邹记兴教授长期研究生鱼(杂交鳢),对生鱼生长习性十分了解。他介绍,生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生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很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变化、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的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生鱼的生存水温在0~41℃之间,最适水温在26~28℃之间。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常活动于水体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 时下正值酷暑高温,尤其是中午时分,灼热的骄阳直射水面,池塘水面温度会超过生鱼生存的极限温度——41℃。长期高温下水中浮游生物和病害的繁殖速度加快,生鱼要通过水体上层游动来吞吸水面空气辅助呼吸,再到水底生活。高温时节水面与水底温差有时高达10℃。生鱼生活在如此大温差的池塘环境下,身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邹记兴教授分析,高温下的池塘水体上层,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危机四伏: 一、太阳照射厉害,水体上层尽管光合作用加强,但耗氧微生物活动强烈,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明显加大,水温过高,池塘溶解氧也大量逃逸到空气中,反而造成池塘水体缺氧,水质变坏; 二、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温差较大,容易烫伤鱼身,破坏生鱼外层粘液保护膜,让浮游生物、有害细菌等微生物有机可乘,感染生鱼表皮,引起烂身病。 高温是生鱼发生烂身病的诱因之一,那么,在高温季节如何防止生鱼出现烂身病呢?邹教授告诉记者,最直接最简单也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降温。 如何降温呢?邹教授支招:首先加大换水频率,从底部进行抽水,把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的底层水抽掉;其次,适度开增氧机。邹教授强调开增氧机要讲究一个度,因为开增氧机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增氧机可以降温,加大水体与太阳光的接触面,在增强光合作用的同时,太阳紫外线也会水体进行消毒;但与此同时,因为开增氧机,水体表面光合作用加强,藻类等微生物繁殖加快,耗氧量大增,也加速了水里溶氧的逃逸。但总体来说,开增氧机好处大于坏处。再次,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加建遮荫物,池塘表面用黑网遮盖或放养部分浮萍、水浮莲等增加遮阴效果。邹教授透露,高温是烂身病的诱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冻伤、高密度养殖时池底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等,均可导致烂身病,烂身病是寄生虫前期破坏鱼体表皮,病菌综合感染所致。目前,邹教授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鱼与农作物等植物共生存,水里养鱼,池塘上面可以种植农作物等。 鱼病关键在于预防。目前是寄生虫病暴发高峰期,养殖户要做好预防措施。邹记兴教授建议,除了换水和开增氧机之外,需要不定期测定水体pH值。当pH值在6.0以下时,可以用生石灰全池泼洒,用量为8~10公斤/亩。病菌大都喜酸性,而酸性水质会破坏生鱼皮肤,引发烂身病。适合生鱼生长的水质环境,pH值应在7.0~7.6之间。 最后,邹记兴教授建议广大养殖户采取定点喂食的方式投喂。喂鱼的食台应放在下风向、溶氧好、水质好的水域,这样以后方便消毒。
(本文已被浏览 9155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