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城平台首页 | 2021-07-16 10:57:00 vrbet888 出处:中国水产杂志社 我要评论 | | 7月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农业主题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FAO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了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研究成果。 n2021071610581752.jpg[/imG] 数百年来,农民、牧民、渔民和林农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农业系统,并运用古老而巧妙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服务。这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人文景观,展现着农业生态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以及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分布在全球的特定地点,以可持续方式为千百万小农提供多种商品和服务,保障他们的粮食和生计安全。目前,全球共有62项被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GIAHS,其中15项位于中国。 2021071610582287.jpg[/imG] 2020年是中国实施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首个GIAHS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15周年。中国15项GIAHS有4项涉渔,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近年来,各遗产地充分利用GIAHS这个“金字招牌”,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GIAHS的生物资源、文化底蕴、景观优势等,将GIAHS拥有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当地居民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取得了良好成效。 GIAHS在中国的保护与利用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夯实农民脱贫增收的基础保障。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浙江青田县实施“稻鱼共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对发展稻田养鱼30亩以上的给予300~400元/亩补助以及品牌宣传推广等支持行动,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基金,每年拿出300万元支持田鱼原种保护和传统水稻等种质资源保护等。 二是扩大品牌影响,擦亮农民脱贫增收的金字招牌。 2021071610582882.jpg[/imG]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三是强化产业发展,提升农民脱贫增收的带动能力。 2021071610583351.jpg[/imG]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四是完善利益联结,健全农民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贵州从江在发展稻鱼鸭产业中,形成“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致富示范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和“旅游+农业+贫困户”的产业融合扶贫模式,切实让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受益。 2021071610583841.jpg[/imG]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五是加强宣传推介,激发农民脱贫增收的自主意识。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例,湖州依托桑基鱼塘系统,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鱼文化节,鱼文化节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同时,鱼桑丰收节入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云南红河极为重视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多声部民歌、哈尼乐作舞、祭寨神林等先后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尼古歌》《诺玛阿美》等一批取材哈尼梯田的文艺精品面向观众,先后编辑出版了《哈尼古风》《文化解读哈尼梯田》《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等梯田文化系列丛书,多层次、全方位地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让遗产地群众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2021071610584335.jpg[/imG]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六是借助数字红利,拓宽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例如,云南红河依托遗产地丰富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电商扶贫,提高了当地农产品销量。同时,各遗产地踊跃参加2020年的非遗购物节,活动当天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全国非遗产品下单超过300万笔,销量超过800万件。腾讯视频、爱奇艺等8家网络平台举办“云游非遗·影像展”,总计1600余部非遗传承记录影像、非遗题材纪录片在网络上进行了公益性展播,吸引包括农民在内的网络用户发布非遗及相关视频总数达到8万个,各平台非遗专区累计播放量超过8.7亿次,有力促进了遗产地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拓宽了当地农户产品营销和增收渠道。 来源: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产杂志社 | | | | 资讯分类 | | | | | 相关资讯: | | 相关文库: | | 资讯连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