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以前,鄱阳湖区农民就有用自种的糯米制作米酒的传统,湖区渔民打鱼时因天气冷和劳动强度大,所以形成都喜欢喝上几口糯米糟的习惯,其作用:一能解喝,二能充饥。所以小小渔船上几乎船船有糯米糟,渔民的生活离不开鱼肉,渔民将吃不完的鲜鱼用盐腌制后自然晒干,以便保存,因此米糟和鱼干便是渔夫经常离不开的东西。 一日有渔夫将装酒糟的坛子装满鱼干,没有发现坛里还有未吃完的酒糟。一个月后打开坛子才发现经过酒糟浸泡的鱼干,口味甘甜,色泽红润,香气醉人,鱼腥味全无,后来将此方法告诉邻居,口口相传后,整个鄱阳湖地区的渔夫家家都有做酒糟鱼的习惯。 直发展到有一天这小小的口味鱼登上了大雅之堂的事件是:当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亮时期,军队聚在鄱阳湖口地区,一日朱元璋打了胜仗后,邀下属喝酒庆功,在庆功宴上有一盘渔夫献上的糯米糟制的鱼块,引得朱元璋酒兴大发,连夸此鱼口味极佳,并奖励献菜的渔夫。后朱元璋做了皇帝,当地地方官员则把这种用糯米酒制作的上等鱼块用作贡品,取名时:考虑当年朱元璋是在湖口地区第一次吃到此口味鱼,故当地官员就以此地名给该口味鱼冠名“湖口糟鱼”。湖口糟鱼因此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地方官员年年将湖口糟鱼贡奉朝庭,从此“湖口糟鱼”得以名扬天下,流传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