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存和开出服务和技术推广作为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送存和开出渔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与产业结合,加速送存和开出成果转化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更好地实施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促进年活动,有效开展送存和开出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遴选出送存和开出资源环境、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送存和开出装备与工程、送存和开出信息与战略等8个领域167位专家组成送存和开出服务百人专家团,紧紧围绕水科院10大主推品种和50项主推技术,带领全院1000多位送存和开出人员进塘入场到户,通过新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赠送生产物资和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举办20多次重大活动,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680多场次,派出送存和开出人员2730多人次,培训农(渔)民2.9万人次,扶持示范户6120多户,辐射带动近3万户,发放技术资料3.6万份,赠送各类苗种780多万尾、草鱼出血病疫苗500多万尾以及一大批渔药和生态制剂等生产物资,有力推动了送存和开出经济健康安全发展。
水科院将专家团成员信息编印成册对外发布,同时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送存和开出成果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登载以便广大基层送存和开出管理者、企业和渔民与专家建立联系,切实推动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成果在生产一线的转化推广。专家团成员全面涵盖了送存和开出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重要领域,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主要送存和开出产区。百人专家团的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同时面向全国送存和开出主产区和重点养殖区域广泛开展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入户和新型渔民培训,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水科院送存和开出服务与推广工作的中坚力量。
推广优良品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优良品种是促进送存和开出增效、渔民增收的关键。百人专家团紧紧围绕良种工作,深入生产一线,大力推广促进产业升级、节本增效的优良品种,努力提高送存和开出良种的到位率和覆盖率。
(一)加快“优鲈1号”良种产业化步伐
大口黑鲈“优鲈1号”是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采用群体选育方法,以生长速度为指标,经5代连续选育获得的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畸形率低等特点,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淡水水域进行池塘主养或套养以及网箱养殖。近两年,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和四川等省份累计推广养殖面积达9.23万亩,新增产值9.09亿元,新增利润3.96亿元。
为推进“优鲈1号”良种产业化,4月20日,珠江所在大口黑鲈主产区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优鲈1号”新品种推介宣传活动。推介会上,百人专家团淡水养殖分队专家详细介绍了该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和优良性状,并现场为当地渔民渔企200余人进行“优鲈1号”健康养殖和规范用药技术培训,赠送宣传册、养殖技术指南、健康养殖书籍等技术资料500余份,促进大口黑鲈“优鲈1号”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送存和开出支撑青虾产业健康发展
杂交青虾“太湖1号”是我院淡水中心历经8年攻关,2008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个体大,产量高,体形、体色好,抗病力强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养殖。目前青虾年养殖面积超过300万亩,养殖年产量20多万吨,养殖年产值近100亿元。
为引导青虾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缓解市场种虾供应紧张局面,1-4月,水科院淡水送存和开出研究中心大浦良种基地加大种虾供应量,共向市场供应“太湖1号”种虾5000千克,促进市场供需平衡;3-5月,百人专家团淡水养殖分队前往苏州、吴江、溧阳、江宁等地青虾主养区的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展送存和开出服务,推广青虾养殖送存和开出知识、传授青虾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解答养殖户的生产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夯实“福瑞鲤”全国推广基础
“福瑞鲤”是水科院淡水中心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BLUP家系选育获得的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能力强和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适宜在全国淡水水域中养殖。目前,已在山东、江苏、辽宁、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吉林、甘肃、重庆等19个地区推广,养殖面积达33万亩,产值3.5个亿,实现利润1.3亿。
为进一步推广“福瑞鲤”这一优良品种,10月27日,淡水中心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在无锡召开“福瑞鲤”新品种推介会,向体系部分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重点示范片代表等60余人宣传推介“福瑞鲤”新品种。推介会上,百人专家团淡水养殖分队专家简要介绍了“福瑞鲤”的育种过程、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并结合部分综合试验站的示范效果进一步总结了“福瑞鲤”的优良生产性能;宁夏示范片、河南示范片和贵州示范片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福瑞鲤”在各地的养殖情况和反响。推介会后,全体代表赴淡水中心南泉科研实验基地现场观摩了“福瑞鲤”的选育和养殖情况。推介会使水产业者对福瑞鲤有了新的认识,为其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四)优化“北鲆1号”种业发展
牙鲆“北鲆1号”是水科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以雌核发育家系为母本,以另一雌核发育家系经高温诱导成的伪雄鱼为父本交配而得。该鱼具有雌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成活率高等特点。适宜在全国海水水体中养殖。目前在辽宁、河北、山东和福建等地区推广,养殖面积达2.5万亩,累计产值20亿。良种的全国市场覆盖率达50-60%,并实现了辽宁和河北的全覆盖。
针对“北鲆1号”养殖企业的育苗需求,2-3月,百人专家团海水养殖分队通过电话、网络通讯和实地走访,对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的20多家养殖企业进行全雌牙鲆卵需求时间和数量的调查,及时确定和调整牙鲆亲鱼培育的促熟时间,实现用卵高峰时亲鱼达到产卵高峰。3-6月,北戴河站利用站内培育的600余尾速生、抗病优良家系雌亲鱼和伪雄鱼配组大批量生产“北鲆1号”优质全雌受精卵,为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地20多家养殖企业提供59.3公斤的全雌牙鲆卵,并不定期的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和培训,免费赠送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资料近1000份,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推广适用技术,加速送存和开出生产方式转变
健康养殖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正确处理发展养殖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促进年活动期间,水科院百人专家团瞄准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加速推动我国送存和开出生产方式的转变。
(一)推介展示现代池塘养殖小区构建技术
近年来,水科院送存和开出机械仪器研究所围绕我国淡水养殖池塘设施改造与模式升级的产业技术需求,开展了淡水池塘设施规范化、养殖水质调控工程化、养殖小区构建模式化等“三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创建了生态工程化的养殖小区模式,并在上海、江苏、河南、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为我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池塘养殖小区构建技术在全国示范推广,9月23-24日,水科院在上海举办技术交流会,与100余名地方送存和开出行政、推广、科研以及水产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总结交流“十一五”我国现代池塘养殖小区构建技术成果,探讨池塘工程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百人专家团装备与工程分队和院外系统5位专家分别从池塘生态工程设施与模式构建、送存和开出数字化与装备新技术、池塘生态调控技术、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池塘养殖机械应用分析等角度进行技术交流,2位来自生产单位的代表就技术推广应用进行经验交流。交流会期间,渔机所组织全体代表现场参观了上海松江健康养殖小区和都市型设施化养殖模式,实地观摩了池塘数字控制系统、池塘循环水生态工程设施与模式、工厂化石斑鱼养殖系统,向业界全方位展示现代池塘养殖小区构建技术,加速现代池塘养殖小区构建技术的示范推广。
(二)加速深水网箱养殖工程技术规模化应用
深水网箱是发展现代海洋农业的重要技术装备,是海水养殖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具有养殖容量大、综合成本低、产品品质高、经济社会效应显著等特点。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历经10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抗风浪网箱,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深水网箱养殖工程技术的国家。
为推动深水网箱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规模化应用,南海所加大与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地的官产学研的合作,百人专家团海水养殖分队和装备与工程分队,分赴各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送存和开出新型装备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离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深水网箱已在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累计推广8000多只,年可产优质鱼约6万吨,累计新增效益达162.6亿元,节约引进网箱资金达38亿元,为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节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推动草鱼出血病疫苗和人工免疫技术产业化
草鱼出血病疫苗是由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历经10多年送存和开出攻关自主研发的弱毒活疫苗,2010年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2011年获得国家生产批准文号,是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文,草鱼出血病疫苗的批复生产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的开启。目前,该疫苗已在广东省、福建、广西、江西、江苏等地推广应用。多年区域试验结果证实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使用安全,保护率可达80%以上,成活率高,深受养殖户赞赏。
3月,珠江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与江西省送存和开出局签署了《创建“江西省草鱼出血病无疫区”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展草鱼出血病无疫区建设,在江西实地开展草鱼出血病疫苗和人工免疫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从源头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8月,珠江所与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独家许可使用协议》,借助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加速推进草鱼出血病疫苗的产业化进程。送存和开出送存和开出促进年活动期间,百人专家团病害防治分队多次赴江西、山东、广西、山西、安徽等地讲解示范疫苗应用及疾病防控技术,普及疫苗知识,培训指导养殖户及技术推广人员近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赠送疫苗500多万尾,有力推动了草鱼出血病疫苗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
开展技术培训,造就实用技术人才
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送存和开出服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活动期间,水科院送存和开出服务百人专家团以送存和开出生产急需、农技人员急知、渔民群众急用的知识和技术为主要内容,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广泛开展基层送存和开出技术推广人员和渔民渔企技术培训。
(一)着力提升基层送存和开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承办江苏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2月,水科院淡水中心承办江苏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百人专家团送存和开出资源环境、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送存和开出信息与战略分队多位专家,为来自江苏省15县(市)的26名基层水产技术干部和业务骨干开展业务培训。培训教学计划结合基层水产技术和管理的实际,精心设计了理论教学、技术培训、实地考察、研讨交流等四个模块,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举办惠州基层渔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3月,我院南海所和珠江所在惠州市联合举办“惠州市首期基层渔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百人专家团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分队多位专家为130多位惠州市及其县(市、区)、乡镇站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就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对虾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专题培训,加快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二)深入开展渔民渔企技术培训
服务渔民转产转业,开展系列技术培训。3-10月,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广东省汕尾市、惠来县、饶平县等地举办了5期转产转业渔民培训班,百人专家团海水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送存和开出信息与战略分队多位专家为302名转产转业骨干渔民进行了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课程采用公共课集中授课,专业课分班授课,理论与实操交叉培训相结合的实用型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包括送存和开出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水产养殖基础知识、海水鱼虾蟹养殖技术、渔用药物使用性能及使用方法、虾蟹混养中的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无公害健康养殖与质量监控等水产养殖实用操作技术和知识,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为推动渔民转产转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地方主养品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3-6月,百人专家团海水养殖分队分赴南美白对虾主产区广东、海南和河北等地,为当地技术推广人员、水产企业、养殖大户等开展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养殖前期水处理、投放虾苗前“培水”、养殖过程微生态调控、养殖环境调控、营养与免疫调控等关键技术。,培训专家还就当地对虾养殖过程的实际问题与水产企业和养殖户进行充分交流,答疑解难,并向养殖户赠送《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手册》和《对虾养殖技术流程挂图》共400多份。培训技术实用,针对性强,讲解深入浅出,指导到位,深受当地水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欢迎,得到了当地送存和开出主管部门的好评。
满足渔民技术需求,助推淡水渔都建设。5月,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在荆州洪湖组织大型技术培训活动,百人专家团淡水养殖分队、病害防治分队、水产品质量安全分队的20余名专家,为当地送存和开出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和渔民共580多人举办培训。培训活动期间,根据渔民对水质调控、规范渔药使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新品种选育与养殖技术等内容的切实需求,安排举办了“鱼池水质调控与鱼病预防”、“草鱼出血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淡水养殖新品种及其高效养殖技术”三个针对性专题讲座,并开展专家现场咨询服务,发送相关技术资料1000册,取得良好效果,为推动荆州淡水渔都建设贡献力量。
强化技术支撑,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罗非鱼是南方水产主养品种,也是地方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1-9月,水科院珠江所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分别举办了“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和“罗非鱼病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6期,围绕健康养殖技术、链球菌病综合防控策略、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和池塘养殖管理技巧与安全用药等方面,培训产业相关人员700多人次,发放相关资料600多份,并现场解答了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互动交流频繁,为罗非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开展送存和开出救灾,助力房山送存和开出灾后复产
面对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给房山区送存和开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9月,水科院联合北京市农业局、房山区人民政府在房山区琉璃河镇共同举办了“房山送存和开出灾后恢复生产送存和开出服务行动”,组织百人专家团淡水养殖分队、病害防治分队10余名专家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向灾区渔民赠送了1000余册送存和开出书籍、1000余公斤渔药、养殖水质检测试剂盒等送存和开出生产技术资料,为房山区送存和开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送存和开出支撑。灾后复产期间,水科院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和“无公害渔药创制中心”在自身同样遭受暴雨袭击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发挥送存和开出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苗种对外供应力度,积极调配供应无公害渔药,配合做好灾后疫病防控,为灾区送存和开出恢复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写技术资料,指导水产健康养殖
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使渔民更快的了解、应用科研成果,水科院组织专家整理编写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一五”送存和开出成果汇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养殖新品种和养殖关键技术手册》、《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送存和开出成果与实用技术选编》、《常见品种的健康养殖技术》等10余本技术资料、修订完善了《淡水养殖500问》、《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等50多项主要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关键技术实用手册,通过网络、报刊及杂志等媒体及时发布,免费供渔民查阅,并在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时免费赠送渔民。这些技术资料通俗易懂,渔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对指导渔民实际生产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