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直通车 | 淡水养殖 | 虾类养殖 | 海水养殖 | 种苗技术 | 水产病害 | 水产饲料 | 加工出口 | 水产大全
观赏鱼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龟鳖养殖 | 螃蟹养殖 | 对虾养殖 | 罗非养殖 | 海参养殖 | 金鲳养殖
当前位置:水产资料 →冬春低温时节令人防不胜 今天是: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大奖888注册 一分钟了解普京

出处:水花鱼 作者:水花鱼 vrbet888 2021-02-18 08:59:00
每年的年底年初也就是低温时节,有一个现象特别令养鱼人头疼的事那就是鱼儿长""后死鱼,这种现象即为鱼的水霉病发生了。在水产行业中,大家都认为每年的冬天低温好运鱼,但是,稍有不慎每年发生的水霉病死鱼,造成的损失也不小。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操作技术不熟练,野蛮捕捞,或者象上市鱼那样的装鱼密度过大,或者水质恶化,或者远距离的长途鱼,等等相关不利因素导致买鱼下塘的再养鱼,或转塘后或捕捞后的留塘鱼,受伤严重又恰逢低温而致病,因为鱼伤最怕低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通俗理解就是鱼在水里生霉了,这是一种在低温环境下才容易爆发、流行的鱼类疾病,每年冬春时节都是多发季节,但冷水鱼类在冷水(25.℃以下)中几乎全年皆可发生。凡被“水霉”缠上的鱼,身上会长出棉絮一般的白毛,行动滞缓,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或拒食,而且绝大多数都逃不出“最终死亡”的悲催结局。

鱼类水霉病在低溫时节和鱼体受伤后极易发生,具有难治愈、易并发其它病症、死亡率高的特点。每年因特低溫导致鱼类死亡损失惨重上数亿元,冰寒极冻天气对水产动物的影响显而易见。寒潮过后很多鱼类被冻伤,随着水温回升,冻伤的鱼类最易长水霉,水霉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应该说目前还没有物效的药物,令人望""生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条件致病菌---水霉菌

水霉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又叫机会致病菌),水霉菌广布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在自然界中,水霉菌是一种腐生性微生物,主要寄生于水中动植物尸体上,也可在水生动物伤口和鱼卵上寄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适宜低温繁殖,25℃以上时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具有伺机而动的特性。这些触发条件,主要包括温度(低温)和被寄生对象(寄主,比如鱼类或者鱼卵)机体健康状况(主要是受伤、体弱)两个方面,需要同时满足,才能致水霉发病。

(1)低温是引发水霉病的必备条件之一

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泛,在5-25℃范围内,都能生存。但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更为活跃,其中10-15℃是水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有时在年前低温(低于10℃)时下塘的鱼儿,在年后温度回升时(高于10℃)往往暴发鱼病就是如此原因,冬季严寒时由于冻伤也容易发生水霉病。水温超过26℃,水霉菌的生长会得到抑制,不容易大规模爆发,这也就是为何在夏秋季节水霉病几乎不见,而在冬春多发的原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鱼体受伤)

(2)鱼体受伤是水霉病发生的另一必备条件

水霉菌在淡水中虽然广泛存在,水中存在有水霉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发生水霉病。倪达书经过反复试验研究,确认水霉菌本质上属于腐生性,没有受伤的健康鱼儿是不会被感染,它只会在已经死亡或受伤的鱼体或卵粒组织上生长繁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实际上,不管是鱼鳖虾蟹,还是其他什么水生动物,只要是鱼体受了伤,甚至鱼的卵粒或卵质差或未受精卵,在此情况下只要温度适宜,基本上均可感染水霉病。这也是水霉病很难预防和治疗的原因,毕竟造成鱼等水生动物受伤的机会太多了。捕捞、转运、打斗、甚至寒冻或寄生虫滋生,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鱼体表受伤或冻伤,如掉鱼鳞、体表粘膜被破坏、卵胚坏死等,都会给水霉菌带来可乘之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菌就是这样一种在低水温环境下,专门寄生在受伤的鱼儿身体上的致病微生物。低温和寄主受伤,是水霉病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单纯的水温低,但只要鱼体不受伤,水霉菌再多也没有问题。或者单纯的鱼体受伤,只要温度能在25℃以上,水霉病也不容易发生,大不了患发赤皮病。这样的特征为我们预防和治疗水霉病提供了思路,即升温到25℃以上,或者避免鱼体受伤,即可极大降低水霉病发生几率。这也是为何发生了水霉病,有条件的(比如水族缸、温泉水、锅炉加温)可以加温到28℃左右即可缓解甚至治愈的原因,也就是说避开低温就可以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二、水霉病的症状

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粒上共发现的水霉真菌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被感染,凡受伤的机体和未受精或质量差的卵粒均可能被感染致病。往往寄生在伤口处吸取皮肤养料后迅速地萌发,菌丝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棉状毛,使机体组织最后坏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患发水霉病的鱼类(含水生动物)大多可能先“赤皮”后“水霉”(先受伤引起赤皮病,再并发水霉病),游动失常,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另外最明显又可以轻易辩别的症状是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即毛状丝体)寄生,并粘附污泥或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最后瘦弱而死。从感染到长出肉眼可见的棉絮状菌丝体,有时只要3-5天,蔓延速度非常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菌丝)

三、水霉菌及病的特性

水霉菌通过菌丝体(丝状体)吸收营养,供自身生长发育,以孢子的形式在水中进行无性繁殖传播。值得一提的是,水霉菌的孢子带有鞭毛,可以在水中游动。在鱼体表面出现伤口(如掉鳞、粘膜破坏等),特别是因组织坏死而出现腐肉时,游动孢子就会乘机寄生上去,在伤口部位着生出菌丝。这些菌丝像树根一样,扎在鱼体皮肤中,向着肌肉深处生长,疯狂吸取营养,迅速生长,然后再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去感染其他受伤的鱼,但水霉菌不感染健康无伤的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菌感染初期 ,如果是外伤引起,大多是赤皮病并发水霉病,菌丝主要向内生长(称为内菌丝),深入伤口的肌肉中,因此肉眼看不到鱼有明显变化。随着菌丝不断增生,分泌出蛋白分解酶,分解鱼肌肉中的蛋白质,作为自身生长的营养。之后吸收了鱼体大量营养物质的菌丝,才开始向外生长,在伤口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棉絮状外菌丝(俗称白毛)。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也就到了水霉病的中晚期了,这个阶段在低温时节水霉菌有时可以"潜伏"一两月之久后才显现。菌丝和鱼伤口组织粘连在一起,鱼体组织进一步坏死,造成鱼游动失常,食欲不振或拒食,身体消瘦,最终大多会因衰竭而死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和受伤类别

鱼类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如果所用工具不合适,操作不小心,捕捞强度过大,或者鱼儿惊慌失措,狂跳碰撞而引起鱼体碰伤、摔伤,轻则掉鳞、断鳍、擦伤皮肤,重者肌肉破损。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引起鱼类当场死亡,但可能会引起鱼体受伤部位后续发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水产行业中,有些苗种场点的技术实力参差不齐,有时是不负责任(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只图自己卖钱;有时确实是因技术水平欠差,在卖苗时胡乱操作;加上现时流行称重计价,鱼儿须沥干水份让鱼"干摆"许久,压伤严重;有时是鱼儿本身有病未能提前防控;甚者还是瘦弱苗体;还有疲惫不堪的长途鱼也易引起鱼体机械损伤等,因此,造成鱼体受伤也是必然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鱼卵)

看似可怕的水霉菌,实则它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只有当水质恶化,水霉菌大量繁殖,且鱼体受到损伤,抵抗力下降时,水霉菌的游动孢子才得以侵入伤口使鱼发病。因此,避免或者切断、改变、消除一定的致病条件(比如鱼体受伤)是防治水霉病的关键所在,需要我们慎重应对。有些养鱼户在秋末时或还没到不吃料的时节就提前断料停喂,使鱼苗虚弱过冬,这类苗种大多受不了捕捞或密集装运的折腾,因此,尽量找信誉好、口碑好、技术好的苗种场点买苗,尽量在一年到头都在经常卖苗的苗种场点去买苗,尽量带水计数,买本地或近程鱼,不要贪图便宜,再养鱼下塘后用杀菌药一到两次消毒,有条件的调节一下水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水霉病难以治愈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现实中的惯例是每年的冬春两季是水产苗种的投放旺季,虽然年末年初时的温度较低,理论上认为此时的鱼儿活力不强,苗种运输难度小,但苗种的生命也很脆弱,自身的应激能力也不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身体不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别容易发生鱼体受伤。其实,真正的下塘苗种每年尽量避开最热天和最冷天,不冷不热的时节最宜于鱼类的健康运输,上市鱼除外,特别是冬季还并不一定适合再养鱼的搬运,这与大众认识"越冷越好运鱼"的观点有点相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鱼体受伤,如果伤势较重,就会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即使当时伤得不重,如果后续没有紧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也可能会引起受伤部位的慢性发炎,造成鱼类慢性死亡,时间可以长达两月之久。水霉菌丝可以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水霉病没有免疫性,只要符合条件就爆发。因此,水霉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可以显著减少死亡率;真到了肉眼可见的大量白毛阶段,鱼死亡率相当高的甚至无药可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六、防控措施

水霉病令人十分头疼,但对于其防治,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防控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水霉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通过减少鱼体受伤,来避免水霉病的触发。但鱼在饲养过程中突发情况很多,因此即便十分小心,还是难免要出现水霉病。对于已经生病了的鱼,还是要积极治疗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加深水位:鱼类越冬时应适当增高水位,尽量不低于1.5米,有利于水体分层,使鱼类集中在深水位过冬,避免因水位过浅导致鱼体冻伤,给水霉菌可趁之机。

2.优良环境: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养殖鱼类正常生长和保持健康体质的必要条件,但饵料的正确喂养也是增强体质的关键。若养殖鱼类越冬时提前断料会引起极度饥饿至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也会加大感染水霉病的机率。

3.水体消毒:由于苗种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施用杀菌剂水体消毒,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戊二醛、苯扎溴铵,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均可,以清除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将水霉病的防患于赤皮病(受伤致病)之前,即使苗种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受损伤的鱼体也可以得到恢复。

4.浸泡“洗澡”:苗种下塘时,用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2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或1-3%食盐水或加数滴醋(100斤水体加盐1-3斤),浸泡鱼体5-20分钟,以杀灭鱼体体表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5.食盐和小苏打合剂: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食盐和小苏打浓度各为400毫克/升)浸泡鱼体;每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盐5斤加小苏打5斤混合泼洒,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据说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6.亲鱼或大体名贵鱼(含观赏鱼)受伤时可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涂抹鱼体,严重时可按照5-10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公斤鱼重5-10万单位)。

7.综合用药:水霉病发生时,可选择以下药物全池泼洒或浸泡,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硫醚沙星:即常见的"水霉净"药品,对引发鱼体水霉病的真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同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柱状嗜纤维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水杨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

二硫氰基甲烷溶液: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五倍子:常用于治疗人的癣疥等真菌性皮肤病,2-4克/立方米,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煎水或用开水浸泡。

大蒜素:对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8.鱼卵可用高锰酸钾代替孔雀石绿浸泡有效,因高锰酸钾溶液有固膜作用,可以隔绝水霉菌丝的侵入,缺点是延迟鱼儿的脱膜时间。

9.盐度:在水产养殖中引起水霉的病原是真菌,一般都是在淡水中发生。这一类真菌在海水(或者高盐度水体)中存活率较低。

10.升温:由于水霉菌是低温致病源,因此通过提升水体温度,即可有效防治水霉病。比如在集约化室内养殖中,可以将水温缓慢加温到28℃左右,对轻度水霉病约3-7天左右即可治愈,加温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更好。

11.提升pH值:据研究发现,水霉菌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更容易繁殖,而在偏碱性环境则不容易爆发,当 pH值>8.0以上时基本不出现,证明pH值与水霉病发生有关。据此为依据,可以使用生石灰水每亩20-40斤泼洒,提升pH值至8.5-9.5为宜。

12.抗应激:防止脱黏引起的水霉病,首先要培养调节好水质,提高鱼类的体质和养殖环境,尽量少拉网,或在拉网前每亩使用维生素500克或其它抗应激药物全池泼洒,防止应激而脱黏。

13.使用其它市售专治水霉病及其它灭菌药物。

鱼类水霉病的特性

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通常是指我们常说的“长毛”,其实是养殖品种感染了真菌以后,水体中的悬浮物(浮游植物,泥沙等)吸附在真菌表面而形成的类似毛状物。

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现已发现的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感染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0℃~1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到症状,当肉眼可见时,营养菌丝已深入肌肤,外菌丝向外生长呈棉絮状物附着在鱼体上,内菌丝向内深入肌肉。由于水霉菌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加剧,使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极度消瘦,最后瘦弱而死,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霉病感染的养殖品种广泛,一般所有的养殖品种(鱼、虾、蟹、龟鳖等)都会受到感染。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寄生虫感染,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的皮肤受伤,伤口被霉菌孢子侵入而感染。另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也易感染上水霉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到挤压、鳞片脱落而形成的外伤,创伤面易感染真菌。因此,诱发生病的特点是发病灶面小,但很深,发病后症状明显,死亡量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另外,寄生虫叮咬后形成的外伤也易产生水霉病,此类主要是锚头鳋叮咬后形成的体表红点状的伤口而感染的真菌,因此诱发生病的病灶很小,成点状,就像在体表开的小花,但对鱼损伤不大,如果能坚持到5月初,一般不会形成死亡,也不会对鱼类生长有太大的影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质差或鱼本身体质差或经常拉网而不消毒也能引起水霉病,使鱼体表黏液大量脱落,鱼体表粗糙,使鱼失去体表的保护而感染的真菌,这类群体一般不易诊断,病鱼体表不会形成“毛”状物,主要表现在体表发亮、发青、发黑,表面很粗糙,大量的鱼浮在水面,头朝上,很类似缺氧浮头。这种情况很不好治,而且死亡量很大,面很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养殖品种捕捞和运输以后,在下池之前用食盐(最简便又高效)或高锰酸钾浸泡,然后带水下池,第二天或第三天后10%聚维铜碘500ml每亩米全池泼洒,或用其它灭菌药也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如已发生水霉病,用250克大蒜素加250克二氧化氯混合后全池泼洒,或用其它市售专治水霉病及其它灭菌药施用。当然,市售防治水霉病的药物很多,但效果不稳定。

防止脱黏引起的水霉病,首先要培养水质,提高鱼类的体质和养殖环境,尽量少拉网,或在拉网前使用维生素500克每亩米或其它抗应激药物全池泼洒,防止应激而脱黏。

鱼类冻害水霉病的实用防治技术

鱼类水霉病在低溫时节和鱼体受伤后极易发生,具有难治愈、易并发其它病症、死亡率高的特点。每年因特低溫导致鱼类死亡损失惨重上数亿元,冰寒极冻天气对水产动物的影响显而易见。

寒潮过后很多鱼类被冻伤,随着水温回升,冻伤的鱼类最易长水霉,水霉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应该说目前还没有物效的药物,令人望""生畏。

1、水霉是什么?它如何生长?
水霉属于真菌,在我国淡水水生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真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水生动物,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

2、极度低温与水产动物的关系
水产动物属于变温动物,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耐低温能力。当温度极低超出其极限温度时,先出现失去平衡昏迷,持续低温将会出现死亡。而在这个过程中,低温会让鱼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升高,细胞膜中的脂肪酸和磷脂成分发生变化,鱼类的质膜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创伤,这种情况发生在温度低、但不致死的情况下。

3、水霉与气温的关系
水霉与气温之间有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现在未见文章报道。但是,根据养殖经验,温度极低的年份,水霉暴发的几率非常高,而且治疗的难度也比较大,分析可能与体质更差、水霉更重有关系。

4、水霉的致病过程
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运动孢子侵入卵膜或鱼体伤口,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水生动物很快瘦弱死亡,死后不久水霉繁殖特别快,所以水霉具腐生性,对水生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5、水霉病爆发的必要条件?
病原:水霉孢子产生,水霉病发的发生,它首先需要水霉孢子存在。在我们所有的养殖水体中,水霉孢子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只是数量的多少而已。
养殖动物:水产动物创伤,低温冻伤和起捕运输机械损伤是最重要的两大伤痛点。这为水霉孢子的附着寄生创造了环境。
传播途径:水质清瘦,保温性差,易于孢子的游动附着,增大感染的几率。

6、水霉有什么危害?
发病早期,肉眼见不到异常情况,当肉眼能见时,菌丝不仅侵入伤口,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白色棉毛状。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它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又被感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异常,食欲减退甚至停食,最后衰竭而亡。比如:水霉寄生于河蟹、虾等甲壳类身体上时,会影响脱壳而亡。鳗鲡、鳝、鳖等名贵水产品患病而失去商品价值。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患水霉病严重影响孵化率。

7、常用的水霉处理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疗水霉病的选择还是比较多。单纯的水霉病我们可选择水杨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泼洒或浸泡处理。
然而,从实际的养殖情况来看,每年的水霉处理成功率还是有限。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时候,水霉病导致水产动物死亡不仅仅是水霉,往往是真菌、细菌、病毒联合感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来火上浇油,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建议水霉病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断病源,阻路径,强体质,全防卫”。具体措施如下:

(1)、断病源:

①条件允许,在放苗前彻底清塘,减少水霉孢子的存在;

②苗种投放时,减少损伤,使用少量碘或高锰酸钾或食盐浸泡鱼苗,减少鱼体自身携带的水霉孢子;

③当水霉发生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内外兼治,让水霉无处藏身,无处落地。这是最难的一步,往往阻断病原需要花费很长的功夫,用药也可能重复2-3次,因为不管是什么“神药”,都不可能一次性药到病除“解决”所有病原。

(2)、阻路径:

水霉孢子要能够从游动的孢子附着到养殖动物的身体,需要比较洁净的水质条件,即清瘦的水体更适合水霉孢子的寄生。因此,我们需要再低温时期快速肥水,一方面提供充足溶氧,促进养殖动物尽早摄食恢复体质,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一定肥度的水体可以减少水霉孢子的感染几率。

(3)、强体质:

开春之后,待气温有所回升后尽早开食,可以选投脂肪含量稍高的越冬型饲料,使鱼类冬季消耗的能量得到迅速补充。配合拌喂一些如免疫多糖一类的免疫增强剂,增强抵抗力。

(4)、全防卫:

水霉病造成伤害不仅仅是水霉本身。当水霉出现时,我们仅靠处理水霉的方式处理,有时可能会不容易成功,因为水霉是一种病,但不全是鱼类致使的因子,有可能还有其他诸如细菌、病毒等的综合因素。所以,我们在处理水霉病时,一定要注意将真菌与细菌、病毒联合处理,同时不要忘记内服保健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做好全方位的防卫。

1.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染病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导致衰弱而死。
防治:
①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②受伤亲鱼可用4%碘酒涂抹患部;
③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浸洗。

2.河蟹河蟹患水霉病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有关。主要症状是病蟹身上寄生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
防治方法:
①发病蟹池排水30厘米深,并注入新水,每667平方米再用2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
②全池泼洒0.0005‰“强氯精”或0.02‰福尔马林。

3.青虾由霉菌寄生引起,主要危害幼虾。病虾开始时在尾部及其附肢基部有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继而扩大,严重时遍及全身而致虾死亡。
防治:用0.02‰福尔马林溶液每天浸浴病虾30分钟。

4.甲鱼霉菌可在甲鱼的体表、四肢、颈部等处繁殖,严重时大量繁殖寄生在整个甲鱼体表面,对稚鳖、幼鳖危害较大,严重时可造成鳖死亡。病鳖焦躁不安、负担过重、拒食,最终消瘦而死亡。
防治:全池泼洒0.002‰~0.003‰亚甲基蓝,每隔2天1次,连续2次。

5.黄鳝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足,引发黄鳝相互咬伤或碰伤,霉菌即会由伤口入侵感染。
防治:
①用2%的食盐水浸洗病鳝;
②每尾病鳝每天投喂500单位~800单位的粗制金霉素药饵3%,连喂三四天。

水霉病致鱼死亡的主因是水霉病继发细菌性感染

亚热水性淡水鱼类的水霉病致死特征是:霉菌继发细菌性及寄生虫感染。

水霉菌寄生鱼类是没有区别性的,任何喜温性淡水鱼从受精卵到成鱼的各阶段,在合适水环境条件下都会感染,而绝大多数水霉菌是属腐生性的,多因外伤加低温或冻伤而暴发水霉病。
从入冬到次年4月低,池塘的土鲮、桂花鱼、白鲳、鳙、鲢和罗非鱼等养殖往往在出售前刚遇上寒潮,天气回暖时出现鱼类亚急性死亡现象,尤其是不耐寒的淡水白鲳。
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水温由23℃骤然降到14℃)持续一星期后,初期死鱼的鳍轻度充血,岸边静浮的活鱼似缺氧浮头,少数背部有青褐斑,水色灰褐或土浊色,透明度不足500px,多数人急用增氧剂和生石灰下塘,2—4天死鱼数量飚增,频临死亡的鱼体表已经长出灰色毛团,甚至混有青绿的苔藓,眼睛(晶状体)白浊或盖一层白膜,个别虹膜充血或突眼,鳍、胸部明显出血,食欲减退,最后全塘覆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现场检查

1、养殖水质指标检测
       ①发病鱼塘并非好水质,池塘水体本身的硝化与反硝化系统非正常运作;池水有富营养化倾向。
       ②上下温差层水体对流会导致塘底泥释出相当数量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并会降解、转化。
      ③属于低温期水霉病易发(流行)水温范围(14—23℃),池水升温过程为潜伏期的致病性细菌呈几何级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2.鱼样本解剖
       ①清洗鱼体表后鳞片、鳍和鳃瓣完整,皮肤显露一块块白斑(被冻伤皮粘膜和真皮)。
       ②鳃部粘液特多,附着污物,内鳃盖充血。
       ③个别有血色腹水,少量胆汁染绿脏器。

3.显微镜检查
       ①鳃丝末端肿胀,鳃片丛生着单枝外菌丝(+++),偶见游动孢子(+)[直径(估)小于10mm]。
       ②皮肤上簇生着无隔、多胞核、分枝状的菌丝体(+++)。
       ③鳃部偶见会伸缩活动的斜管虫(+)。

4.细菌宏观检查
       参见以上相关征状,初诊疑似细菌性败血症。

5.检测结论
       ①死鱼高峰时寄生霉菌已经处于生活史中有性生殖阶段。
       ②真菌条件性致病:水霉属和绵霉属真菌在适温(16—20℃)条件下致使温水性淡水鱼患上肤霉病和鳃霉病继发细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从而导致鱼类亚急性死亡。
       ③前期水温过低使鱼体冻伤皮肤等组织为霉菌着床、生长繁殖提供条件是内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染病机理简述与防控的关键

1.健康的鱼体中含有一种抗霉素,当皮肤粘膜和真皮坏死,体表的抗霉素也解体消失。因此,绝大多数水霉菌是属腐生性的。

2.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生活史:在适温条件下,霉菌的大量动孢子着床于没抗霉素的鱼体皮肤伤口或鳃片,吸取鱼体组织里的营养成分后迅速先向内(生根)再向外(长枝)萌发出内外菌丝,严重时霉菌丝可深入肌肉生长。内菌丝与鱼伤口处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并分泌大量的蛋白分解酶,分解鱼组织中的蛋白,刺激鱼机体增加黏液的分泌,病灶逐渐扩大;外菌丝大量聚集灰黄色棉毛状。病鱼表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衰弱死亡。

3.使用杀霉剂及水质改良剂防治水霉病较见(疗)效的三个时段
       ①当水质混浊并有腥臭味时,即:游孢子在池水中无规律活动,未固着在鱼类宿主(坏死组织)的基质上。
       ②显微镜下可见着床处的游动孢子或开始出现稀疏的菌丝体时,即:孢子着床于鱼类的鳃、(坏死)皮肤等组织前后。
       ③孢子生出细胞壁至萌发外菌丝之前(肉眼难以看到症状时)。

4.在霉菌无性繁殖中显微镜下出现一串串念珠状或成对的厚垣孢子,以及有性生殖阶段的鳃霉病,使用目前国标渔药是难以治愈的。

三、防治的误区与措施

(一)防治误区
1.鳃霉与增氧:
        鳃霉的菌丝不断向鳃组织内伸展,甚至穿入软骨,使鳃小片肿大粘连并堵塞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障碍。所以用增氧剂和开增氧机缓解不了呼吸困难、浮头症状。
2.生石灰杀菌调水:
       pH值和水温升高会加剧总氨中氨气的量与毒性,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
3.烈性药物治疗带病鱼体的应激反应:
       二溴海因和二氧化氯等对鱼塘消毒的药效较强,但易对病鱼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宜选用刺激性小的聚维酮碘防治鱼病。

(二)建议的措施:
1.放苗前:
        鱼种下塘放养前用2%—5%的盐加20—3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3—15分钟。
       2.春季寒潮来临半个月前:全池泼洒强氯精(0.3—0.5g/m3)杀菌,再施以杀虫剂,达到后续抑杀斜管虫和指环虫,预防水霉病爆的发目的;必要时,7—10天后施用活水素类水质改良剂,下药时多开增氧机,但寒潮期间尽量少开或停开,以减慢池底水温降速。
3.染病的鱼塘,应及时适当注换新水,再全池泼洒盐和小苏打合剂各400g/m3或专用水霉病和赤皮病制剂。
       4.定期投喂添加多维或Vc、鱼肝油和免疫增强剂的饲料,增加鱼体抗霉素的分泌及增强体质。五倍子末拌饵喂有一定疗效。
       5.应用复合微生态制剂 酵素菌(含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对鱼塘的硝化与反硝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可改善水质。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

(一)、病原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真菌不仅感染苗种和成鱼,也是鱼卵孵化时的大敌,又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体表损伤因水霉菌寄生而诱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据研究,水域中共有45种以上的真菌可感染鱼类,其中尤以水霉菌和绵霉菌为甚。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离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症状及流行
水霉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时期均会发生。一般水温在18℃左右的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对于成鱼多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擦伤所致。

霉菌最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收坏死细胞为养料,菌丝向组织内、外生长。在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在不同部位生成绵毛状菌丝,菌丝长达2~3厘米,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三)、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疾病的发生。
2、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3、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浓度各为400毫克/升)全池遍洒,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用10克/升的食盐水加数滴醋浸洗疾病鱼5分钟。
5、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长时间、反复药浴。
6、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7、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
8、市面上常见其他的专门防治水霉病的渔药种类。(出处:水花鱼)
(本文已被浏览 23942 次)
发布人:编号八九七五七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2月6日广东四川地区泥鳅塘口收购价格
下篇文章:2月19日花鲢白鲢草鱼鲫鱼批发价格(重庆井口水产
〖文章打印〗
〖关闭窗口〗
 文章分类
|价格直通车 |
龙虾行情 黄鳝行情 泥鳅行情 大闸蟹行情 白对虾行情 乌龟甲鱼行情 淡水鱼综合行情
黑鱼行情 鳜鱼行情 海参行情 罗非鱼行情 黄颡鱼行情 加州鲈鱼行情 水产品综合行情
牛蛙行情 鮰鱼行情 海鲈行情 金鲳鱼行情 石斑鱼行情
|淡水养殖 |
黄鳝养殖 泥鳅养殖 螃蟹养殖 甲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
鮰鱼养殖 鳗鱼养殖 草鱼养殖 黑鱼养殖 娃娃鱼养殖 冷水鱼养殖 水产养殖百科
鳜鱼养殖 鲟鱼养殖 鲶鱼养殖 水蛭养殖 加州鲈养殖 黄颡鱼养殖 特种水产养殖
青鱼养殖 鲤鱼养殖 鳊鱼养殖 青蛙养殖 长吻鮠养殖 虹鳟鱼养殖 水质调节技术
鲫鱼养殖 乌龟养殖 牛蛙养殖 白鱼养殖 河豚鱼养殖 胭脂鱼养殖 淡水白鲳养殖
|虾类专题 |
青虾养殖 小龙虾养殖 基围虾养殖 罗氏沼虾养殖 斑节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
|海水养殖 |
海水养殖 石斑鱼养殖 海参养殖 鲷鱼养殖 鲳鱼养殖 鲍鱼养殖 多宝鱼养殖
贝类养殖 梭子蟹养殖 青蟹养殖 黄鱼养殖 海蜇养殖 扇贝养殖 海鲈鱼养殖
|种苗技术 |
苗种培育 淡水鱼育苗
|水产病害 |
一分钟了解普京 淡水鱼病 淡水虾蟹病 鱼病图谱 海水鱼病 乌龟甲鱼病害 海水虾蟹病
海水贝类病害 育珠蚌病 鲍鱼海参病
|观赏鱼养殖 |
锦鲤专区 龙鱼专区 金鱼专区 神仙鱼专区 罗汉鱼专区 孔雀鱼专区 观赏鱼综合
|水产饲料 |
饲料知识 饲料加工 饲料原料 饲料配方
|加工出口 |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水产渔药 |
渔药百科 渔药使用 渔药原料
|水产大全 |
营养美食 致富经 水产展会 水产人物 养殖基地 水产百科
|水产设备 |
水产养殖设备 水产加工设备 水产饲料设备
  相关文库:
夏秋季高温期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水产病害防控技术要点
养鱼如何安全度过"雨季"
[每周一例]投喂过快引起团头鲂死亡
气温升高氨氮、硫化氢、二氧化碳引起
相约智城、相聚滨州、耕海牧渔、起航
第六届合肥渔博会,4月免费送送送!
最近养鱼的行情很不错,很多新进来养
[每周一例]加温后海马发生急性气泡
一旦鱼类得病,怎样快速、正确诊断是

  相关资讯:
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深入一线做
江苏张家港市发布高温天气水产养殖管
2022年7月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监
镇赉:稻蟹综合种养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云南省又一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江苏省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团来
夏秋季高温期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持续高温,发病死鱼明显增多,加州鲈
海南省多方协力,落实鲜活农产品应急
8.18济南丨水产品预制菜&新零售

 文章链接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