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bet888注册网站 旺财app赚钱是真的吗 | 出处:《海洋与渔业》 作者:胡蕾,刘礼辉,付小哲等 vrbet888 2019-09-05 11:25:00 | 鳜鲈鳢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优质养殖鱼类,其养殖业发展迅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鱼类病害问题也日渐突出。 一、细菌性疾病 1.气单胞菌病 (1)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气单胞菌病是鳜鲈鳢常见的一类细菌性疾病,其病原常见种类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舒氏气单胞菌等。 (2)症状及流行病学(见表1)。 (3)诊断与检测。目前,嗜水气单胞菌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和分型。有研究建立了双基因PCR检测方法,以16srRNA和exu为靶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进行检测。 (4)防控措施。当前我国对气单胞菌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定期消毒和使用抗菌剂,但该类菌适应能力强,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用药的剂量越来越大。一般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一次进行消毒。 2.黄杆菌病 (1)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柱状黄杆菌病是一种全球性危害极广的细菌性病,是鳜鲈鳢等重要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原。柱状黄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大小形态一致,在培养基上会出现假根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28~30℃。 (2)症状及其流行病学。鳜鲈鳢感染柱状黄杆菌后,主要病变部位在鳃和体表,表现为鳃盖内发炎充血,中间部分常被腐蚀成一圆形或不规则行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感染黄杆菌的鱼鳍条会出现缺损。当水温超过25℃时,鱼体开始发病,通常从4月份开始,夏季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入秋后病势变缓和,在水温15℃以下的10月下旬不再发病。 (3)诊断与检测。有四种方法可以检测柱状黄杆菌:①观察临床症状,取样涂片镜检;②生化特性检测;③特异性抗体诊断;④ DNA测序。用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特异性引物PCR的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4)防控措施。黄杆菌病治疗中主要用浸泡方式进行体表消毒。发病鱼池消毒用l~1.5g/m3漂白粉或0.5~0.7g/m3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2~3次,内服抗菌中草药+抗菌素+VC(3~5d),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3.诺卡氏菌病 (1)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诺卡氏菌病是由鰤鱼诺卡菌引起的疾病,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盐度5、pH值6.5±0.2。 (2)症状及其流行病学。患鰤鱼诺卡氏病鱼以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大量乳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结节直径1~5mm。加州鲈、乌鳢诺卡氏菌病从9月下旬开始流行,持续时间不长,水温在15℃以下不发病。 (3)诊断与检测。王国良等建立了检测诺卡氏菌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4)防控措施。刘得建等针对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治疗建议,内服药用40kg饲料+氟苯尼考1瓶+力克101一包+止血快1包+维生素C钠1包+内服药增效剂1包拌合,需同时喂5d以上,每天1次即可;外用消毒用菌消或聚维酮碘均可,按说明的剂量在投喂内服药的第3天外用泼洒消毒。 二、病毒性疾病 1.虹彩病毒病 (1)病原及其特征。虹彩病毒属大型二十面体状、细胞质型DNA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是危害鳜最主要的病毒。 (2)症状及流行病学。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盖及各鳍条、体侧有出血斑点,肝、脾、肾肿大,胆汁发黑等症状。虹彩病毒病具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7~10月高温季节,流行高峰期为每年的5~9月,一般每年的11月中下旬水温降低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诊断与检测。HE染色、电镜观察等一些形态学和免疫学方法常应用于ISKNV检测。付小哲等以ORF007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ISKNV的方法。 (4)防控措施。目前,无治疗虹彩病毒病的有效药物,大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孙青提出了用硫酸铜、阿维菌素及中药杀虫剂杀灭。此外,采用接种疫苗是预防虹彩病毒病最为有效的方式。 2.弹状病毒病 (1)病原及其特征。弹状病毒(rhabdoviruses)是一类有包膜的不分节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迄今报道感染鱼类的弹状病毒已有20多种,包括杂交鳢弹状病毒(HSHRV)、鳜鱼弹状病毒(SCRV)等等。 (2)症状及流行病学。患弹状病毒病的鳜鲈鳢临床症状为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肾脏、肝脏的血管淤积大量血液,鳔严重出血。弹状病毒病一种急性死亡的疾病,发病时间主要在4~5月、10~11月,水温在25℃ ~28℃最容易发病,通常发生在水温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苗种。感染途径主要以水体为媒介、水平传播,亦可由亲鱼通过垂直传播给苗种。该病传播快、潜伏期短、死亡率高。 (3)诊断与检测。弹状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中唯一具有子弹状形态的病毒,因此可以采用电镜检测。刘春等人建立了HSHR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国内也报道了用RT-PCR的方法检测SCRV,该方法是目前检测弹状病毒最为特异而灵敏的方法。 (4)防控措施。对于鳜鱼、加州鲈、乌鳢弹状病毒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在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维生素、酵母粉、氨基酸、葡萄糖、多肽类、酶类等增强鱼体自身对病害的抵抗力。 三、寄生虫疾病 1.小瓜虫病 (1)病原。小瓜虫病病原为小瓜虫,小瓜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向北延伸到北极圈。小瓜虫是一种淡水鱼的专性寄生虫,也能感染两栖动物的蛾抖阶段。 (2)症状及流行情况。患小瓜虫病的鳜鱼、加州鲈、乌鳢症状为病鱼体表、鳍条出现白色小点,寄生部位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点状囊泡。体表、鳃表面分泌大量黏液,有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缓慢,陆续死亡。小瓜虫病多数发生于鱼种上,3~4月和10~11月份发病率较高,水温在15℃到25℃时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 (3)防控措施。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完全治疗小瓜虫病,所以主要以预防为主,比如,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2.车轮虫病 (1)病原。车轮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碟形,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在辐线环上方有一马蹄形的大核,一个长形的小核和一个伸缩泡,其中部向体内凹入,形成附着盘,吸附在宿主身上。 (2)症状及流行病学。病鱼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发黑,鳃部常呈现暗红色和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腐烂发白等,流行期为4~6月,适宜水温20~28℃。 (3)防控措施。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用混合堆肥法代替直接用大草或粪肥肥水,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放养前用2%的食盐水浸浴3~5min。病鱼用3%食盐水浸泡3~5min,0.7~1.0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每3d用1次,连用2~3次。水深1m每亩池塘用苦楝树枝叶30kg煮水全池泼洒2~3次。 3.杯体虫病 (1)病原。杯体虫病的病原为杯体虫属的原虫,为附生纤毛虫,寄生于多种鱼类的皮肤及鳃。 (2)症状及流行病学。患病表现为体表、鳍条粘附旧棉絮状物;鱼体消瘦、发黑,群游于水面,呼吸困难,镜检可见大量杯体虫。一般流行于4~5月,主要危害5cm以下种苗。 (3)防控措施。控制水质不要太肥,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避免鱼体的机械性损伤,做好消毒工作。 四、前景与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在鳜鲈鳢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疾病防治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株的产生,给鳜鲈鳢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免疫接种是解决鳜鲈鳢病害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鳜鲈鳢相关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其病害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已被浏览 13938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