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bet888官网平台 三公比金花玩法规则 | 出处:中国工程科学 作者: vrbet888 2019-02-07 22:14:00 | 随着海洋与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枯竭,水产捕捞量逐年下降,发展水产养殖成为解决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14 年全球可供食用的水产品总量为1.643×108t,其中7.43×107t 来自于水产养殖业。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表的《2030 年渔业展望: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前景》预测,到2030 年,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水产品供应量中将有超过60 % 来自水产养殖业。然而,进入21 世纪,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陈旧,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多,水产养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等突出矛盾和挑战,这些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造提升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产养殖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亟待提高 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以零星分散的小农经济体制为主,集约化养殖较少。以家庭联产责任制为主的生产经营形式,使得健康生态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加大了发展健康生态养殖的难度。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水产养殖劳动力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水产养殖标准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亟待加强。 (二)水产养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取得的,粗放式养殖生产导致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日益显现,各种养殖水域周边的陆源污染、工程建设、自身污染等对养殖水域的环境影响不断增大,养殖和工业用地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三)新型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亟待构建 目前的养殖模式在布局和容量控制方面缺乏科学的政策调控措施与养殖规划,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品种搭配不够合理,养殖生产方式单一,对生态承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重视程度不够,养殖水域超容量开发,忽略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合理的布局也浪费了大量的海域空间资源。 (四)水产生态养殖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我国的养殖管理主要通过水域使用证和养殖许可证的发放进行管理,养殖者获得两证后,可以在确权的水域从事养殖活动,但对于养殖密度、养殖种类结构和养殖布局则无任何限制。在20 世纪90年代以前,这种管理方式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养殖空间的不断拓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水体养殖生物量无限制的增加,导致了养殖自身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越来越难以保障。 2 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和新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 (一)构建生态系统水平的大水域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研究完善生态容量、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评估技术,摸清我国主要水域的养殖潜力,以生态养殖为基础,健康养殖为核心目标,开发不同类型渔业水体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增养殖新模式与生态养殖技术。重点研发基于生态系统自组织修复为主的生态渔业和水资源保护的协同技术,具体包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土著鱼类繁殖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生态水位调控技术、经济鱼类增殖与评价管理,以及多种类捕捞协同管理等技术,为天然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提供技术手段和产业示范。 (二)构建安全高效的设施养殖工程技术体系 研发深水水域抗风浪养殖系统与配套技术,构建增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及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完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达到节能、高效、安全的生产要求,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 (三)研发浅海浮筏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 根据不同的养殖种类和养殖方式,确定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养殖器材与设施。根据养殖容量,统一养殖密度,筏架宽度和长度,构建浅海浮筏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为实现海水养殖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打下基础。 (四)构建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体系 研发区域适应性的环境友好型关键养殖技术,系统深入研究养殖生物营养动力学,开发高效低排放的饲料投喂技术体系、低成本高效率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研发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 (五)构建盐碱地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集成与研发滨海盐碱地名优水产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盐碱地区域名优水产养殖产业基地,打造名优水产品品牌;推广生态环境优化的生态渔业技术与模式,实现由传统渔业方式向以渔养水、以渔育地的生态渔业方式转变。 (六)构建水产养殖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体系 运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养殖承载力动态模型,重点研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水产养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产生态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等,解决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技术难题。 3 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和新养殖模式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水产养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明确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促进水产养殖又快又好的发展,建议我国水产养殖主管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我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和新养殖模式。 (一)制定生态养殖发展规划,提高水产养殖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养殖建设为目标,以水域生物承载力为依据,以产业科技为支撑,确立不同水产养殖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开展水产养殖发展长期规划。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 开展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和支持体系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水产养殖业的基本状况,为制订养殖业发展规划,指导养殖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养殖业较为突出的问题,继续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财政专项,并启动浅海标准化养殖升级改造专项,稳定池塘养殖总产,提高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所占比例和水产品质量,增强浅海养殖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食品保障和安全水平。 (三)完善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以生态系统养殖理论为基础,科学地调整养殖许可证和水域使用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制度,将农业部负责发放养殖许可证、国家海洋局发放养殖水域使用证的两部门管理方式改为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建议在两证发放前,由科研部门对申请养殖水域进行容纳量评估,政府部门根据科研机构的评估结果,在养殖许可证上明确限定申请水域的养殖种类、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以便杜绝养殖者随意增加养殖密度的弊端,确保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立长期的科技投入机制,保障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在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增加支持力度,扩大体系建设品种,为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科技资金的支持,保障科技对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作者: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王齐东 (本文已被浏览 10107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