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888注册 球速77什么意思 | 出处:黄骨鱼 作者:唐志学、曾纪浩 vrbet888 2017-11-23 11:20:00 | 之前,我们和大家讨论了清塘晒塘的细节,今天,我们再聊聊肥水培藻的话题。 培水乃一造丰收之始,这一点我们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市面上常见的肥水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氨基酸类的肥水素,肥水膏等。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在养殖水体中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为为浮游藻类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从而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在肥水的过程中,视水质与底质情况,每亩米水体使用1000-2000毫升或者参考相关产品的说明书。
2、无机肥。主要成分为钙,镁,磷等矿主元素以及其他一些藻类生长所必须的微量矿质元素。
3、肥水活菌制剂。最常用到的是复合微生物制剂,在肥水的过程中,用于将水体中有机物质分解成藻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盐,促进浮游藻类的增殖。详细用量可参照相关产品的说明书。 1、培水的目的 (1)、是为了培出藻类保护池底(不让阳光晒到池底)和建立良好的氮循环,使水有净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 (2)、是为了培出以藻为生的浮游生物为苗及水蛛提供全价的生物饵料。 (3)、是为了培出有益菌,以减少有害菌的产生及有效防止鱼花病害的产生。 (4)、是为了培出藻遮挡阳光,为喜静畏光的鱼苗健康生长。 2、肥水的方法 (1)、割草放鱼塘浸泡----不建议使用; (2)、用化肥、磷肥等无机肥; (3)、发酵后的有机肥,动物粪便等; (4)、用生物育藻素、生物肥水膏等生态复合制剂; 3、培什么藻? 毋庸置疑肯定是有益藻 4、培藻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了解了培藻的目的,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了什么而培藻,到底在放苗前需不需要培藻。最关键是:还要了解藻的丰度和水的肥度在某些条件下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关系。 培好水是良好的一造的开始,但是由于各个养殖区域的水文条件、培藻时气候不一样,所以培水是不能够按固定的配方进行。在不同的鱼塘、不同的水文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有其有不同的培水方法,如果墨守成规可能会适得其反。培藻原则分为以下几类: (1)、底部非常干净的池塘: 这些池的特点是:池塘的底部无营养缓冲库的有机底泥,水体的藻生长完全依赖于水体里所含的藻营养素含量的多少和比例来决定长什么藻和繁殖速度、维持时间。 ♠因此其培藻必须抓住几点: 为稳定藻类的生长,必须人为建立营养缓冲系统。让营养不断的、慢慢的释放到水中,补充水体里藻生长繁殖的需要,使水色不会突然反清。 ♠营养缓冲系统的建立方法是: 1)每亩用含肽等等需要微生物帮助才能够分解提供藻吸收利用营养素的水溶性“生物育藻素”2-4公斤/亩,让水体具有一定的营养缓冲能力,使藻有持续的营养供应。 2)用生物肥水膏1-2公斤全池泼洒,让藻在几个小时内繁殖起来,避免阳光晒到池底长出青苔。生物肥水膏是一种全水溶性的单分子的藻营养素,在两个小时里就可以完全吸收到藻内,提供藻的快速分裂繁殖的动力。 ♠培水必须选有阳光的日子。 切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真理。当然染色也会带来视觉一定的误解。 (2)一般鱼塘的培藻 一般鱼塘的特点是底层一般会有一层富含多种营养素和微生物的底泥。这层底泥也可以视为是池塘的营养库,对这个营养库也叫作池塘的第一生产力。 作为池塘的第一生产力,顾名思义,充分利用好这一营养层来养鱼虾才是经济上合理的养殖方式。但是目前我们的塘多为老塘同时很难每年彻底清塘,因此这层营养泥的营养可能多数是氮高磷低或者是已经太肥了,其肥度已经超过我们池塘的循环容量。 故此要用相应的培水方法才能利用好它,多、快、好、省的培好我们这一池水。 ♠具体的方法要点是: 1)、选择阳光好的天气培水。 2)、每亩用芳草藻种100克用水溶解后全池撒,同时使用芳草降氨灵(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不断的分解底泥的肥供藻吸收,芳草降氨灵可以少量多次的使用,既省了钱也减轻了中后期的池塘负担。 3)、需要快速培藻的时候每亩用芳草藻种100克+沃纳EM用水全溶解后全池泼。让藻快速生长,避免生青苔影响培水。 (3)用井水的池塘或者底部金属比较高的池塘培藻: 有一些池塘,在晒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层矿物盐在底部 有一些用地下水的井水往往都是是硬度(即钙镁)或者其他金属盐偏高,这对藻的生长速度影响比较大,这种水最好软化一下再培水,而不要和水体斗气,拼命的反复施肥。 ♠方法是:每亩可采取碧水安配合其他具有软水作用的络合剂后再培水。 (4)用某些地表水(河、海水)但是易出现反清的区域。 这种水源尤其是大雨后的地表水多是总碱度低的水,这种水体一旦藻培起来,池塘水体的pH会马上升高,如果培藻方法不对,随后可能出现藻大量死亡(倒藻),所以这种水体的培水的配方要适当的针对性多增加一些碳源,之后可以搭配着使用激活+丰产露。 5、肥水培藻的一些经验 培藻、培菌一般建议在天气好有阳光的上午九点,全塘泼洒完后先不用开启增氧机,中午12点之后再开启增氧机。对于干过后的鱼塘,培菌、培藻后建议一个星期左右再进行一次培育,这样可以让菌和藻达到相对平衡。 (本文已被浏览 14177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