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888注册官方入口 太古娱乐注册使7O777 | 出处:科学养鱼 作者: vrbet888 2016-11-22 22:21:00 | 近年来,金坛养殖户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养殖面积小、养殖管理精、经济效益高的“小精高”养蟹模式,一般亩产量达200千克左右,平均规格达150~175克/只,平均亩效益达6000~10000元。这种养蟹模式投资少、节约资源、便于管理,适合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养殖,是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小康建设的有效措施,适宜在我国大部分河蟹养殖地区推广。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单个池塘选择 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单个池塘养殖面积一般以10~20亩为宜,且池底平整,配套进排水系统,便于以1~2个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管理。 二、设置暂养区 清塘结束后,将高为1.2米的聚乙烯网片下端埋入池底泥中15~25厘米,网片上部设30厘米的防逃膜,每间隔1.5米用竹桩固定,将池塘分隔成暂养区和养成区,其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60%,5月下旬,待养成区水草覆盖率达60%以上时拆除。 三、栽种复合型水草 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特点,种植复合型水草,暂养区种植耐低温水草,养成区种植耐高温水草,通过打“时间差”,为蟹种培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暂养区以伊乐藻、黄丝草为主,12月下旬,沿微孔增氧管道平行移栽伊乐藻,行距2~3米、株距50~80厘米,覆盖率占暂养区的60%以上,2月底,抛撒黄丝草,让其自然吸水沉降,主要作为饵料供河蟹摄食;养成区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1月中旬,采用穴播的方法,沿微孔增氧管道均匀播种轮叶黑藻,行距2~3米、株距50~80厘米,表层覆盖泥土,确保轮叶黑藻均匀分布,发芽快,苦草草种与风干的泥土混匀后,在轮叶黑藻行间均匀播撒。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的复合型水草,可以实现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水草的优势互补,确保水草均衡存塘,河蟹安全生长。4月,待轮叶黑藻长至20厘米后,进行一次杀虫处理,30天后,再进行一次。若水草长势快,采取多次刈割、拉取通风道的方式,割除多余的水草,水草覆盖率维持在60%~70%。 四、投放足量螺蛳 螺蛳是河蟹理想的优质天然饵料。3月底,待水温达到0℃以上时,选择外壳较薄、肉质鲜嫩的螺蛳,一次性投放750千克/亩左右,待其自然繁殖,为养殖中后期提供大量动物性饵料,可减少养殖前期人工饵料投喂,扩大水体自然资源的利用空间。 五、蟹种的选择与放养 蟹种放养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成蟹规格大小、产量高低。2月中旬,放养江苏省淡水所繁育的大眼幼体进行自育蟹种,采取只只筛选的方法,剔除肢体残缺、体表肮脏、活力较弱以及早熟蟹,确保放养蟹种体质健壮、规格匀称。放养量为1500~1800只/亩,规格为120~160只/千克。 六、培育天然饵料 养殖前期,蟹种摄食量较少,培育丰富的天然饵料可满足摄食需求。待水温达到15℃以上时,向池内泼洒生物有机肥,以培育水体中的水蚯蚓、红虫等底栖生物和有益藻类,为蟹种提供天然适口饵料。蟹池内的水草、螺蛳以及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大量营养元素,要根据水色变化及时肥水3~4次,以补充营养,维持水体藻相平衡,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七、水质、水位调节 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是改善底部环境、优化水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养殖前期,水位维持50~60厘米,水温逐步上升,但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可控,施用底质改良剂2~3天后,施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隔15天重复一次;养殖中期,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病菌等大量增加,此时应每隔7天重复一次,水位升至80厘米左右。养殖后期,水质调节不可忽视,每隔15天重复一次;降雨过后须调节水质,防止水体环境突变对河蟹造成刺激,并通过定期检测水质的方法了解水体情况,严格控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确保水质“肥、活、嫩、爽”,pH值在7.5~8.5,透明度在30~40厘米以上,为河蟹蜕壳、水草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 八、适时增氧 每亩配套功率为0.2~0.3千瓦微孔增氧设备,曝气管道间距5米左右,养殖前期、后期,根据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施。养殖中期,中午开启2~3小时,夜间,水草呼吸作用替代光合作用,处于耗氧状态,容易引起水体缺氧,傍晚至次日凌晨应增氧10小时以上,使水体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充足的溶氧除了保证河蟹正常生长需求外,还可加快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转化。高温季节,施用生物制剂,投喂饵料时确保增氧设施处于工作状态,防止水体溶氧消耗过快。 九、科学投喂饵料 以调控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为中心,辅以动物性饵料、颗粒饲料,伴随着河蟹每次蜕壳后体重的增加,饵料投喂量必须及时增加,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8%,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投饵量应视池塘环境、季节、天气、温度等情况灵活掌握。投喂方法采取晴天多投,闷热、阴雨、台风等突发天气少投或不投。3月,待水温上升至15℃以上后开始投喂,开口饵料为动物性饵料。养殖前期和中期,采取“荤素”交叉间隔投喂的方法,全池均匀抛洒动物性饵料和颗粒饲料;6-9月,河蟹活动量较前期加大,应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减少蜕壳期间因打斗造成软壳蟹的损伤,投喂时间改为早上4:00-5:00;10月以后,随着气温降低,改投玉米,以提高河蟹肥满度和口感。 十、生态生物防病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以水养草、以草净水”的综合管理措施,坚持生态调控为主,不断优化池塘生态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定期投喂自制的中草药、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绿色环保的药饵,提高机体免疫力。 十一、暂养与销售 10月下旬以后,性成熟的河蟹活动频率加大,水体透明度明显下降,每隔10~15天,施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并及时开启增氧设施,防止水体缺氧导致河蟹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应加强投饵增肥保膘,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玉米为主,搭配少量颗粒饲料,3~5天喂一次。11月以后,采取市场销售与网络营销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捕捞上市。 河蟹“小精高”养殖模式以家庭为养殖单元,通过选取小面积池塘,从池塘改造、苗种选育、环境营造、饵料投喂到质量控制,对每个环节实行“精耕细作”,实现单位面积高产量、高效益,改变了大面积粗放式养殖模式“广种薄收”的局面,且集中连片的养殖单元整合为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共享资源、信息、技术和品牌,以此推动“小精高”家庭养殖模式的集群发展,形成河蟹“小精高”家庭养殖模式板块经济,从而有效提升河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罗 明 王桂民 张金彪 常州市金坛区东城街道经发办孙留洪 吕锁平 长荡湖水产管委会管理处 田息根 (本文已被浏览 7228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