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bet888app下载中心 足球菠菜app下载安卓 | 出处:海大水产动保 作者:黄健灯,施德亮 vrbet888 2016-04-02 07:56:00 | 编者按 据统计,2015年,全国水生动物发生寄生虫病的病例数量约占鱼类发病总数的30%,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又逢4月,对水产养殖业来讲,即将迎来寄生虫疾病爆发高峰期。按照养殖户的传统做法,都会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消毒处理,由于各种因素,处理的结果也是参差不齐。笔者结合寄生虫疾病流行规律和常见处理方法,从杀虫后消毒处理方案中经常使用的消毒产品二氧化氯对绦虫、三代虫、车轮虫等常见水产寄生虫的毒性试验结果,以及二氧化氯泡腾片在水体中动力模型的探索,为杀虫后消毒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生活史
一般情况下,鱼类寄生虫的虫卵(如绦虫等)、虫体(如孢子虫等)均可分布于池塘底部或水体环境中。对于蠕虫(如绦虫)而言,当虫卵与中间宿主、或与鱼类吞食物粘附进入鱼体,即可在寄生部位定植、发育、繁殖。对于原生动物(如孢子虫)而言,虫体的发育需要经过中间宿主与鱼类之间的宿主转换,才能在鱼体靶部位定植、发育、繁殖。 2、流行季节
对于不同鱼类养殖品种,寄生虫病的流行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4-5月份处于气温回升期,水体环境、气候条件极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当鱼体摄食粘附有虫卵(或孕卵节片)或虫活体时,虫体在感染部位定植、发育和繁殖。此阶段,常见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生绦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和锚头鳋病。
6-7月份华东区受梅雨天气的影响,鲫鱼、鳊鱼、草鱼等鱼类容易发生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和锚头鳋病。
9-10月处于气温缓降期,此阶段的小草鱼、青鱼等鱼类也容易发生绦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而加州鲈等特种鱼类则容易发生以花身为特征的孢子虫病。 3、寄生虫疾病爆发因素
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即适合的环境因素、具有感染力的寄生虫源、对寄生虫敏感的鱼类宿主。
适合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当各种环境因素适合寄生虫虫体发育、繁殖时,寄生虫才能具备感染鱼类的基础。
具有感染力的寄生虫源:一般情况,水体环境中常年都可检测到寄生虫虫源的存在,但只有当虫体的繁殖量达到对鱼类具有感染力的阶段,才能对鱼类产生感染。
对寄生虫敏感的鱼类宿主:同一池塘中的不同鱼种对同一种寄生虫的敏感性不同,如草鱼混养塘,孢子虫病好发于鲫鱼,而不发于草鱼;而绦虫病好发于草鱼,而不发于鲫鱼。因此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决取于鱼体对寄生虫的敏感程度。 二、杀虫效果不好的可能因素分析 1、药物适应症因素 当鱼类发生寄生虫病时,首先要通过正确的检测方法确诊寄生虫的种类,为杀虫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由于不同的杀虫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针对不同寄生虫种类所选择的驱杀药物种类也不完全相同(见表2)。如果所选药物的适应症不正确,药物对寄生虫的杀灭作用将打折扣,甚至可能对虫体不产生任何杀灭作用,从而达不到杀虫的目的。 2、药物质量因素 目前,市面上标签有杀灭寄生虫的药物商品种类非常多,药物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某些有资质的厂家上市的药品质量比较有保障,某些假冒伪劣药品普遍存在有效含量不足、有效成分掺假或零有效成分等严重问题。如果选用于杀虫的药物质量没有保障,即使按推荐剂量使用或者按足使用疗程用药,药物的实际杀虫效果也很难保证。因此,为了确保杀虫药的质量,请尽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杀虫药物,以免因药物质量问题导致寄生虫病无法及时驱除而延误病情。 3、药物使用剂量因素 杀虫药物能否发挥预期杀虫效果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药物使用剂量,一般情况下,外用泼洒类杀虫药物的使用剂量根据水面和水深都比较容易计算,而拌饲内服类药物必须根据存塘鱼的整体预估重量进行计算,才能确保当次药物使用剂量达到杀虫剂量。如果拌饲内服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根据投喂率去计算的话,则很容易造成当次给药剂量不足的问题,尤其鱼类处于发病期时投饵率不稳定时对当次给药剂量的影响更大。 4、药物使用疗程因素
当鱼类寄生虫病处于发病初期时,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往往一个药物泼洒治疗疗程即可达到有效驱杀虫体的目的。但有些寄生虫病则需要通过延长用药疗程才能达到更好的杀虫效果,如绦虫病中后期、车轮虫中后期等。因此,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种类,正确选择药物和合理计算当次给药剂量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寄生虫病发病阶段合理延长治疗疗程,以免影响寄生虫病的治疗效果。 三、二氧化氯增效除虫的技术思路探索 1、常规杀虫损伤可能存在的复发风险分析
寄生虫病流行期,水体环境因素都适合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水环境中的寄生虫通过虫体粘附或宿主转换感染健康鱼,而已经发病寄生虫病的鱼群也可向其他健康鱼群继续传染,使病情继续恶化。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药物方案实现更彻底的杀虫效果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杀虫药使用后,寄生虫受到药物作用后从寄生部位(如鳃部、肠腔等)脱落。其中大部分虫体受杀虫药中毒较严重的直到死亡,而少部分寄生虫体因中毒程度较轻,“昏迷(或假死)”的虫体具有逐渐苏醒的能力,当虫体完全苏醒后,即可通过粘附或宿主转换导致寄生虫病复发的现象。 一般养殖户操作中,杀完虫后都会进行消毒处理,也就是养户经常所说的三虫一菌或者两虫一菌。消毒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对体表寄生虫寄生部位的伤口进行消炎处理,以免引起继发性感染;二是寄生虫爆发季节同时也是有害细菌大量滋生季节,杀虫消毒一起处理,达到“虫菌两消”的目的;三是一些消毒产品如二氧化氯,对部分寄生虫存在一定的杀灭作用,特别是经过杀虫处理后“昏迷”的寄生虫。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就二氧化氯对常见寄生虫的毒害作用,设计了验证试验。具体如下文所述。 2、二氧化氧增效除虫技术思路的提出与试验验证 2.1技术思路
当寄生虫与二氧化氯接触后,寄生虫体表含有双硫键结构的蛋白成分受到明显破坏,在虫体形成小型孔状“腐蚀斑”;随着寄生虫与二氧化氯接触时间的延长,寄生虫体粘液系统受二氧化氯刺激向体外释放大量的粘液,虫体最终因为二氧化氯中毒而发生死亡。 2.2试验设计
以海联科二氧化氯泡腾片为供试药物,设置作用浓度为0.15ppm,以三代虫、头槽绦虫活体为受试虫源。试验周期内,分别观察和记录寄生虫与二氧化氯分别接触2、4……12分钟时,虫体对二氧化氯的药物刺激反应。 2.3试验结果
二氧化氯与三代虫和头槽绦虫接触后,即对两种寄生虫产生明显的中毒毒性,当上述两种寄生虫与二氧化氯接触5-10分钟,虫体因二氧化氯中毒而死亡。详见表2。 二氧化氯对三代虫的作用过程:未加入二氧化氯前,三代虫头部吸盘紧紧的吸附鳃丝;当加入二氧化氯且与三代虫接触后,三代虫受到明显的药物刺激,瞬间从鳃组织脱落,同时虫体因二氧化氯中毒出现焦躁不安、异常卷曲、粘液异常分泌;当二氧化氯与三代虫接触8分钟后,三代虫即出现僵直死亡(如图4)。 二氧化氯对头槽绦虫的作用过程:未加入二氧化氯前,头槽绦虫在生理盐水中正常蠕动,。当加入二氧化氯后,头槽绦虫受到明显的刺激,绦虫虫体瞬间异常卷曲,头部蠕动能力瞬间丧失。当头槽绦虫与二氧化氯接触10分钟,虫体呈卷曲状死亡状态。 过硫酸氢钾、聚维酮碘对三代虫、绦虫的毒性作用:试验也对常见消毒剂聚维酮碘和钾盐进行验证,6倍剂量条件下仍旧不能对寄生虫构成去除作用。 试验小结:海联科二氧化氯产品对脱离鱼体的三代虫和头槽绦虫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 四、海联科二氧化氯在水体中分布模型
海联科二氧化氯泡腾片抛洒进行水体,即时向水体释放二氧化氯分子;在二氧化氯逐渐被释放出来的过程中,二氧化氯分子同时迅速向周围水体空间分布,形成有的效消毒水体空间(如图6),其分布模型类似圆柱体,有效消毒浓度维持在0.265ppm的时间大于60分钟(如图7),完全满足海联科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的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有效时间。 五、二氧化氯增效除虫技术的应用建议
结合以上试验数据分析,二氧化氯对常见寄生虫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对目前养殖实际杀虫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水产常规药物杀虫后,大部分虫体因药物中毒死亡,还有部分虫体因轻度中毒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苏醒过来,并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继续感染鱼类造成寄生虫病复发的现象。因此,从确保杀虫效果上来看,杀虫药使用后,建议采取的增效除虫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寄生虫病复发。 2、鉴于二氧化氯对三代虫、头槽绦虫等寄生虫具有一定的药物毒性,一倍消毒推荐剂量即可在8-10min内将其完全杀死。因此,建议每次杀虫后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全池抛洒使用,保证对未被杀灭的寄生虫进行驱杀,类似于“补刀”,巩固杀虫效果,防止复发。 3、每年4-5月为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流行期,为了巩固杀虫效果,在杀虫后第二天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并且建议适当加大剂量,达到巩固杀虫效果,同时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4、海联科二氧化氯全池抛洒后,建议开启增氧机2小时,增加二氧化氯在水体的扩散与分布。 来源:海大水产动保(微信号:海大水产动保) 作者:黄健灯,施德亮 (本文已被浏览 20790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