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bet888最新网址 首发棋牌 | 出处:《海洋与渔业》 作者:杨德伙、陈基新 vrbet888 2015-05-14 21:41:00 | 作者:广东海洋协会 杨德伙 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陈基新/文图 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沿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带毒的单胞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海水,尤其是内海湾海水的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沿海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或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健康。赤潮所产生的藻毒素杀死各种水中生物,容易被人们认证,但是最近几年带毒的藻类边生长边死亡,不容易引发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赤潮。海水藻毒素含量虽不会像赤潮那样那么高,但是夏、秋高温季节,天天有毒藻死亡,海水中藻毒也可积累到一定的量。当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池时,池中养殖的对虾就会大量中毒死亡。有时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后,产生的毒素也可以直接毒害对虾。近几年,南海北部沿海海水养虾业在夏、秋季因藻毒素影响遭受严重的损失,养虾业又一次滑下低谷。当前或者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虾藻毒素中毒综合症会困扰养虾业,要振兴养虾业就要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因此,开展对虾藻毒素中毒的解毒研究是当务之急。 一、对虾藻毒素中毒综合症病例 1.1993年,广东饶平柘林湾马头养虾场养殖日本对虾时池水变黄,虾大量死亡。镜检是双鞭毛藻。 2.2001年,南海文昌龙楼有几口虾池对虾生长缓慢,料比大。经查看发现硅藻死后与氯化物结合转化成粒状物、不规则形,直径在1mm左右。这些物质含氯化碳。 3.2012年,万宁好事墩的虾池有些池边有黄色泡沫。排出来的水是黄色,南美白对虾大量死亡。当年万宁沿海双鞭毛藻长势旺盛,抽水进池,带入大量藻类,藻类死亡后成粘液状浮上水面,每立方水体大约有200毫升。20天后,这些池水用弧菌培养基检测不到一个绿点,说明付溶血弧菌为藻毒所灭。 4.2012年,万宁沿海有些虾池生长了少见的黑丝藻,形状如发菜,在硅藻下面贴池底生长,长到4-5公分大量死亡。由于大量耗氧,对虾蜕皮死亡。当年广西钦州沿海也有这种藻类在虾池生长。 5.2012年国庆节后。海南北部儋州峨蔓镇沿海的虾池,虾已大部分长到每市斤100尾左右。抽水进池一二天后,发现有少量虾死在饵料台。有经验的技术员决定第二天卖虾,还是能捞回成本。但那些不明原因者,购药治疗,结果延误卖虾,连成本都不能收回。 6.2013年7月,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近院村沿海高位池对虾死亡排池率高达90%以上,使南美白对虾大量死亡的原因还是双鞭毛藻毒素中毒。沿海沙滩与水交接的地方已经看到黄色泡沫,经检测未见弧菌绿点。当时有些虾池生长了甲藻类的一些藻种,池水褐色,带有毒素,也同样引起对虾死亡。 7.2014年清明后,海丰县大湖镇对虾池转季节对虾病害的情况:由于清明过后光照强,温度高,原来适应于偏低温生活的海洋卡盾藻大量死亡上浮水面,分解毒素,抽水时进入虾池,严重损坏对虾腮瓣膜表皮细胞而肿大,造成对虾因缺氧死亡,这种死亡是急性型的。 8.2013年秋,珠江三角洲新会沙堆有一虾苗场放养了受藻毒素危害过的虾苗。虾苗出现了肝胰腺略肿大,弯肠缩肠症状,造成死亡。 9.2004年夏,江苏如东沿海北渔,刘埠等地淡水虾池大量增加,养虾业大发展,虾苗需求大量增加,进入如东的虾苗质量优劣不一,本来与海水隔绝的虾池发生病毒病的机率很低,但是大量带藻毒的虾苗进入如东虾池,引发了藻毒综合证,症状是:肝胰腺肿大,变色(俗称空胃)空肠、缩肠、弯肠、红肠、发光、排白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局部养虾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淡水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有隔绝海水,避免藻毒素危害的优势,但是虾苗如果带藻毒素,哪怕是很轻微,不作解毒处理,要养得好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如果使用维生素C和抗生素去治疗对虾藻毒中毒的,有可能加重对虾病情。 二、南海北部沿海带毒的藻种 沿海带毒素的藻种最少有几十种,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气候条件等因素,藻种的分布有差异。不同的年份,各个海域海水所含的藻毒素的类型也有所变化。 南海带毒的藻种,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有:海洋原甲藻、微小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短裸甲藻、渐尖鳍藻、多纹膝沟藻、镰状环沟藻、多纹拟菱形藻、海洋卡盾藻、赤潮异湾藻、球形棕囊藻、双鞭毛藻、有毒冈比亚藻、米氏裸甲藻等。 三、藻毒素的成因 1.海水富营养化。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有4个因素: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的排放、网箱养鱼的排泄物、下雨时雨水把陆地包括农田肥分与各种微量矿物质带入沿海、海底转化而来的营养盐,为藻类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 2.拮抗作用。某些带毒的藻类分泌或死亡后所产生的它感物质拮抗无带毒的藻类而成为优势的种群。 3.抗应激的优势。如甲藻类,当环境条件突变或者恶化,它可以成为胞囊下沉海底休眠等到条件好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容易成为优势种群。 4.气象因素。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气温明显产生两极分化,即可分为冬冷期与夏热期。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气温低,而每年4月份~10月份气温高,进入清明节气转化时,大量适应低温生长的带毒藻类死亡后产生了大量毒素。 5.辐射作用。以往紫外射线对海水的辐射是海水上光层5m深左右,对该深度的海水中的藻类有杀伤的作用。当前由于大气臭氧层受破坏,紫外射线可达10多米或者更深的水层,杀伤藻类,藻类的上浮,海潮的运动,把深层的藻类带上表层。海水由浑浊变清,都为紫外线杀伤藻类提供机会。带毒的藻类大量的繁殖与大量的死亡,使海水积累藻毒的浓度越来越高,有时达到了毒害海洋某些生物的浓度,南海沿海的内海湾尤为严重。 四、藻毒素的类型 由于带毒藻的种类多,且呈多样化,原来不带毒的有些藻类由于基因的改变也带毒了。每一种藻毒又有多种毒素成分,这给解毒带来了很大难处。对虾是一种低级动物,器官组织很简单,容易受藻毒的毒害,而且治疗困难。 藻毒素有多个类型: 1.神经性一类的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性一类的毒素在大部分带毒的藻类中存在,其致毒原理是障碍神经传导功能,产生紊乱。严重中毒时,顺着增氧机水流的方向随波逐流,缺乏定力;轻度中毒时,动作迟钝,与高级动物中毒的症状不相同。甲藻门中的多个藻种带有神经性一类毒素。 2.溶血性毒素。主要破坏对虾胃肠。中毒后直肠明显变粗,继而弯曲,伴有肝胰腺肿大的症状。中毒严重的大量死亡,轻度中毒的肠道消肿后仍是弯曲。带溶血性毒素的藻种有许多也带有神经性一类的毒素,共同毒害对虾,加重了症状,加大了治疗难度。 3.凝血毒素。一般与神经毒素共同使对虾中毒。中毒后的对虾肠道缩小,中毒严重的大量死亡,中毒轻的肠道缩小不能吃料。对虾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肝胰腺的内质的转化,肝胰腺内质耗尽成为皮囊,虾就死亡。这种病虾逢下雨天,就死去一部分,雨后晴天就死的少。不能以为用到什么好药,这种虾没有什么养殖价值,因再逢下雨天,虾又再死亡。 4.粘液毒素。大量带毒藻类死后细胞破裂开始产生带毒粘液,可以直接损害对虾的腮瓣膜表皮细胞,引起肿大,抑制虾腮的气体交换,使对虾缺氧暴死。 5.氯化碳。氯化碳是死亡藻类的植物酸与氯化物结合所转化的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在排水差的低位池池底,黑沙里,死藻堆积的地方都有存在。氯化碳是一种致癌物质,能破坏对虾细胞内质粗面网膜多聚糖,障碍蛋白的合成,使对虾生长速度变缓慢,严重中毒引起慢性死亡。 6.氧自由基。在多种藻毒中都有存在。高浓度的氧自由基积累在虾的腮细胞,可以干扰氧气的交换。氧自由基可以破坏脂肪酸,氨基酸,障碍蛋白合成,因此对虾生长缓慢。 7.不明毒素。有一种藻毒素能使对虾皮下产生不规则形的小白点,直径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影响对虾的脱皮,养虾的人俗称花点病。这种情况在黑丝藻与异变蓝藻的池较为多见。 五、藻毒素的解毒试验 藻毒素的解毒是一项冷门技术,对虾藻毒素中毒综合症防治成功是多少养虾人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多年来从事对虾的养殖,该病的困扰不得不去面对,去探索,去试验,去认证。经过几年的努力,试验出几种藻毒的解毒药,并继续用于在试验与精制中,以提高其效果。 1.双鞭毛藻毒素的检测试剂和解毒药是专门针对双鞭毛藻毒素的检测和解毒。检测方法简单,即以试剂适量拌料给中毒的虾喂养,两三天后看到对虾皮下呈黄色,即是双鞭毛藻毒素中毒。这种情况属于轻微中毒,再以解毒药拌饵料喂养两天,可以达到解毒效果。另外,解毒药是在大量倒藻产生大量毒素之前拌料喂虾,可抵御毒素对虾的侵害,防治效果最好。如果大量毒素释放出来后严重中毒,再去解毒就没有意义了。提早预防,就是中毒也可能是轻微的。 2.多纹膝沟藻毒解毒药。多纹膝沟藻属于甲藻类,藻毒素使对虾轻度中毒,肝胰腺略肿,肠道略缩小。用药后可恢复健康。但对于中毒严重,功能衰退的虾是难以救治。 3.异湾藻毒素解毒药。异湾藻的毒素浓度高时,能直接使对虾的腮瓣膜表皮细胞中毒肿大而窒息死亡。轻度中毒用药后有好转。 4.氯化碳解毒药。对虾接触氯化碳之前用药拌料投喂有解毒作用。轻度中毒用该药有作用,但严重中毒时效果不明显。使用该解毒药要同时分析水质是否含有其它藻毒素,并考虑解毒。 5.氧自由基中毒解毒药。许多藻毒素中有氧自由基的成分,有的含量多,有的少。轻度中毒时,细胞功能没有严重衰退的,可以进行解毒。用药几天后,如果饲料的增加与对虾的增长不成正比,说明效果不明显,可考虑对其他藻毒素进行检测,或者是其他毒素的作用,并要综合其他因素作全面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对症处理。 藻毒素的解毒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生物、化学技术工程,由于现有的带毒藻类已经很多,加上原来某些无带毒的藻类因为基因改变而带毒,使藻毒更多样化、复杂化、增加了藻毒的解毒研究难度。试验证明,一种藻毒的解毒药,要用在其它多种藻毒的解毒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每一种藻毒研制一种解毒药,整个研究工作面是很广的,这样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付出,因此敬请水产界的生物学家,化学专家们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来,把这冷门技术转为热门技术。同时请对虾养殖界的同行们给以支持,提供对虾藻毒综合症的相关信息,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出一套防治技术,控制对虾藻毒综合症,使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 (本文已被浏览 12090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相关文库: | | 相关资讯: | | 文章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