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德大北农技术推广中心 曾小玲 编者按:春季来临,不少人都出现了咳嗽,然而,你知道吗,咳嗽仅仅是一种病症而已,所谓治病需治本,治本需知因。 同样,在我国华中区,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烂鳃病,其实也只是说到了症状而已,究其原因,小编为大家解析如下: 一.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 1、车轮虫寄生引起的烂鳃病 【车轮虫生活史】车轮虫的无性繁殖以24小时为一周期,分为四期(分列前期、分裂期、发育期、成熟期)。无论幼虫、童虫和成虫,均能感染宿主并影响其生长发育。 【致病机理】车轮虫对宿主的作用主要是两方面: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②阻塞作用。车轮虫通过齿环及缘膜的协同作用,可产生强大的吸附力,紧紧吸附在宿主组织表面并可对鱼鳃上皮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粘液细胞增生,鳃上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此外,当虫体在宿主鳃表面大量发生时,能刺激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以致阻塞水流的畅通,干扰了鳃丝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造成鱼体因缺氧而食欲下降,代谢缓慢,严重时甚至死亡。 【症 状】鳃盖边缘和鳃丝缝隙间受大量的车轮虫寄生,鳃片失血,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呈灰黄色,鳃软骨外露,造成呼吸困难,停止进食,最终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方案1:用硫酸铜0.5克/亩•米+速刹先3亩•米/包+硫酸亚铁0.2克/亩•米, 第二天再用卫士2亩•米/组; 方案2:外用苦参末,第二天用卫士2亩•米/组或金碘2亩•米/组; 2、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烂鳃病 【指环虫的生活史】指环虫雌雄同体,卵生,数少,卵大,椭圆形。受精卵一孵化一幼虫一寄生一成体一受精卵,平均寿命为1个月。成体在温暖季节能不断产卵并孵化,自受精卵从虫体排出后,卵漂浮于水面或附着在其它物体或宿主鳃上、皮肤上。幼虫自卵钻出,落入水中,成为自由游泳的纤毛幼虫。纤毛幼虫具有趋光性,用头器来识别宿主,当找不到适宜的宿主,亦会死去,遇到合适的宿主就附着寄生,虫体附着之后,脱去纤毛,各器官相继形成,生长发育为成虫,开始下一轮生活史。宿主死亡后,寄生指环虫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死去。 【致病机理】指环虫多寄生于鱼类的次级鳃丝,后吸器插入鱼类的次级鳃丝,中央大钩伸入呼吸上皮细胞或刺入毛细血管,边缘小钩钩住鳃丝组织,伸入呼吸上皮胞质并撕裂细胞,导致鳃丝上皮溃烂和微量出血、鳃丝融合、增生和坏死。指环虫多寄生在第二、三鳃丝上。 【症 状】鳃丝明显浮肿,粘液增多,鳃盖张开,鳃丝失血或花鳃,鱼体反应迟钝,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镜检在10*4倍镜下,即可观察到虫体蠕动。 【治疗方法】方案1:清明前后,若出现该病,用硫酸铜0.5克/亩•米+速刹先3亩•米/包+硫酸亚铁0.2克/亩•米, 第二天再用卫士2亩•米/组; 方案2:外用甲苯咪唑,第二天再用卫士2亩.米/组或金碘2亩•米/组。 3、由黏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 【黏孢子虫生活史】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在一个寄生体中进行和完成,没有中间宿主。患黏孢子虫的病鱼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被其它鱼吃到或接触而粘附在鱼体表或鳃上后,受到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放出极丝,壳片裂开,里面的孢质成为变形虫状体,侵入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生长发育。孢核反复多次分裂后,形成大量的孢子体,孢子体受刺激改变形成孢子囊,孢囊一般肉眼可以看到。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的黏孢子虫,其孢囊最后被成熟的孢子挤破,孢子直接散布到水中,重新侵入其他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 【致病机理】在鲢、鳙、鲤、鲫、草等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寄生到鱼体鳃上后,包囊逐渐增多,破坏鳃组织,鳃盖闭合不全,导致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最终引起大批死亡。 【症 状】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刺破包囊,镜检可见大量黏孢子虫。 【治疗方法】方案1:拌药内服迪灭球(1000—2000斤鱼/包)+贞高(4000斤鱼/包),连用2-3天。外用用硫酸铜0.5克/亩•米+速刹先3亩•米/包+硫酸亚铁0.2克/亩•米; 方案2:内服盐酸氯苯胍或盐酸左旋咪唑。外用用硫酸铜0.5克/亩•米+速刹先3亩•米/包+硫酸亚铁0.2克/亩•米。 4、由中华鳋引起的烂鳃病 【中华鳋生活史】中华鳋雌雄异体,雌虫营寄生生活,幼虫和雄虫营自由生活。中华鳋第2对触角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附着在鱼的鳃丝上。雌虫成熟后,生殖节上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经数天或十多天卵孵出无节幼体,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经4次脱皮成为第五节幼体,再脱皮1次成为第一桡足幼小体,脱皮4次成为第五桡足幼体,再经1次脱皮成为幼年鳋。虫体在第五桡足幼体时交配,交配后的雄鳋仍可在水中自由生活到死,而雌鳋则用大钩钩在鱼鳃上,侵袭到宿主身上过寄生生活,并且身体长大数倍至成熟后,重复其生活史。 【致病机理】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营养以外,它还可以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使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进,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甚至发烂,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处的伤口,引起细菌侵入,造成鳃丝局部发炎,使鱼死亡。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症 状】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鳃上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鳃上挂有蛆状虫体,故又称“鳃蛆病”。 【治疗方法】 速刹先3亩•米/包,第二天使用卫士2亩•米/组或金碘2亩•米/瓶。 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 原】革兰氏阴性菌,柱状黄杆菌 【致病机理】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而言,健康鱼体不易感染,环境压力或组织损伤易导致该病发生。柱状黄杆菌能分泌一种能降解酸性多糖的酶类,此酶可降解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酶可通过降解鱼体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的软骨素,从而造成组织损伤。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死亡率高。 【症 状】发病初期,鳃部粘液增多,严重时,鳃盖骨内的皮肤充血,鳃丝末端坏死,软骨外露,鳃组织腐烂,鳃盖被腐蚀成一个圆形小洞,俗称“开天窗”。鱼的呼吸受阻,以至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拌药内服,强力泰(2000—3000斤鱼/包)+贞高(4000斤鱼/包)+鱼宝康(4000斤鱼/包),连用3-5天。同时外用绿安2-3亩•米/瓶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三.真菌引起的烂鳃病 【病 原】鳃霉 【致病机理】鳃霉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在鱼体体表受伤、或感染其他病原、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本身免疫力低下时,鳃霉菌的游动孢子、卵孢子以及粘在鱼体表面的粘液上的菌丝片段,在鱼体表面繁殖,导致鱼或鱼卵感染。菌丝可在病灶处引起出血及肌纤维坏死,从而导致鱼体死亡。 【症 状】感染初期,病鱼鳃丝上出现黑色菌丝;感染后期,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可发现鳃霉菌丝。 【防治方法】外用硫醚沙星,第二天使用金典2亩•米/瓶或绿安3亩•米/瓶,隔一天后,再重复此操作。 四.水质不稳定引起的烂鳃病 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烂鳃病 【致病机理】池塘中氮的存在形式有:氮气、分子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有机氮(氨基酸、蛋白质、腐殖质),其中分子氨+离子铵=总氨氮(TAN)。通常快速测试法测定的是总氨氮。能引起鱼类中毒的氮有两种形式是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分子氨超标时(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干扰鳃部渗透压调节系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鱼类因泌氨作用受影响,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值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发生氨中毒,最终导致鱼体死亡。 亚硝酸盐超标时,亚硝酸盐因结合鱼体血液中载氧蛋白,导致鱼体载氧效率降低,出现生理性缺氧,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光合菌霸5-8亩.米/桶+利水素(3-5亩/包)另外,其他方面的因素,如:PH过高或过低、养殖水体过肥或过瘦、滥用药物等,亦可导致鱼体出现烂鳃的症状。 (本文已被浏览 7727 次) | |